,协众强君,不是忠臣做派。”
张紞冷冷地看着解缙,道:“解阁是在标榜自己为忠臣吗?”
解缙叹息道:“张大人,解某不知道你们怎么想的,为何如此偏执,据我所知,眼下新政并不存在大的问题,百姓获得好处,不就是最好的结果吗?”
张紞坐了下来,鼻音一哼,道:“你不会不知道,皇上有意开武举吧?若我们再不团结起来,不彰显出文官集体的力量,日后武官岂不是做大?一旦他们形成力量,把控朝堂,文臣如何处之?”
“就因为如此,所以要处处反对?”
解缙皱眉,问道。
张紞摇了摇头,面色变得严肃起来,道:“解缙,你也是文臣一员,若武官地位提升,他们必然会想方设法巩固自身地位,你是个聪明人,应该知道武官会以什么方式去赢得地位吧?到那时候,真的对百姓好吗?”
第二百七十三章 用扩招解决南北榜争
坤宁宫。
马恩慧看着紧锁眉头,躺在藤椅里的朱允炆,劝道:“烦忧事总会过去的,皇上不应郁郁难解,且看着,文官总会妥协。”
朱允炆枕着双臂,道:“来,给朕揉揉太阳穴。”
侍女搬来矮凳,马恩慧坐在朱允炆一旁,伸出素手轻轻揉着,听着朱允炆的唠叨:“虽说开设主、副课业两卷,似是对天下举子不公,然此时推行才是对天下举子最公平的时候。”
“国子监革新不过刚刚起步,此时其他州府县跟进,纵没有什么成效,亦是所有人站在一个起跑线上,若拖延一年、两年再行此法,国子监监生岂不占尽优势,届时进士皆是监生,才是对所有举人不公。”
马恩慧脸色一变,连忙劝道:“万万不可进士皆出国子监,皇上要以南北榜案为鉴。”
朱允炆抬眼,看了一眼马恩慧,平静地说道:“放心吧。”
南北榜案,又名刘三吾舞弊案,南北榜之争,是明初科举考试中一件极大事件,也可以说是洪武朝最后一件大案。
事情发生在洪武三十年,朱元璋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会试。
会试出题没问题,过程没问题,问题出在了结果上。
发榜之后,录取陈?、宋琮等五十一人。人不多,但这五十一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全系南方人,一个北方人也没有。
虽然说在明代初期,经济、文化重心在南方,但北方人一名未取,实是从未有之。毕竟南方文化人再多,北方人似乎不应该没一个成器的。
当时,南方人骄傲啊,载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