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里,于十里之外,封堵山道,越多越好!把带来的火药全部用了。”
“遵命。”
黄桂带人离去。
张辅看了看身旁的潘成,道:“你带五百人,分散于山道之中,战事一起,你便命军士大喊‘胡杜被斩首,明军杀过来了’,然后带人将羁押百姓的安南军士给我砍了!”
潘成重重点头,没有废话,起身带人去安排。
张辅招了招手,对袁岳说道:“听闻你颇有几分胆识,在永平寨表现不错。这次我交给你一千二百人,你有没有勇气插入镇南关之内,直面安南重军?”
袁岳心头一喜,浑身充满了力量与斗志,誓言道:“定不负大人重托!”
“行动吧!”
张辅下令,身后的军士不断离开,黄英盘算了下,有些担忧地对张辅说道;“大人只留两百余人是否单薄了些?”
“怎么,你怕了?”
张辅瞥了一眼黄英,黑暗中,只能看到模糊的轮廓。
黄英轻松地活动了下,回道:“我们俍兵是不懂畏惧的!”
张辅知道俍兵的厉害,但厉害是厉害,张辅却不愿意使用这一批人,原因很简单,这些人虽然听从明廷调遣,战斗力强悍,但他们也有一个致命缺陷:
间歇性听话。
说他们不听话吧,那是不合适的。真需要征调的时候,他们会服从,也会上阵杀敌。
但是!
若是战事惨烈,损失较大,他们认为难以抗住时,便不会听从主官命令,而是自行决断,说走就走……
相对主官的命来说,他们认为自己的命更重要。
这个逻辑貌似也没错……
关键是,张辅自己是主官,若用这一批人当主力,哪天很可能会面临着跑路都没人叫自己的处境。
若是事后想要处置他们,定个临阵脱逃之罪,却又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些兵名义上归于明廷,实际上归属当地土司!
土司制度!
这个古老的制度对于后世很多人极为陌生,充满神秘。
事实上,土司制度的出现,是来源于“羁縻政策”。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盖闻天子之于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绝而已。”
这就是羁縻政策。
一言而概之,便是朝廷封授少数民族酋长官职,让其表示对朝廷臣服,但朝廷不过问其内部事务。
自秦至宋,历代王朝对于西南少数民族,基本上都奉行的是羁縻政策。
唐代广泛建立羁糜州、县并任用民族酋领为刺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