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而是衍圣公的威胁。
具体来说,是孔子第五十七代孙孔讷的威胁,他不允许疏通会通河,理由也很正当:
劳师动众,疲累百姓。
孔讷是衍圣公,也是曲阜县令,按理说管也管不到济宁去,可事实不是如此,衍圣公的地位很高,说与藩王平起平坐也不为过。
或许是这种“地位”,让孔讷产生了错觉,认为自己当真是王爷级的存在了,仗着自己的影响力,干涉起朝政。
朱允炆很是头疼,孔家人棘手,是因为他们的招牌是孔子,动他们,就等于动了孔子,天下文人必是不答应,到时候说不定能把自己骂死。
可是孔家人不干事啊!
朱元璋时期弄出来的南北榜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就是北方教育已经差到连会试都考不中了。
作为北方的学问大家族,孔家丝毫没有半点动静,该怎么享受还是怎么享受,至于教育人才,似乎不关他们的事。
是啊,孔家人也不需要入朝为官,在家里就有无上的荣誉与地位。
北方教育,跟他们也没一文钱关系。
朱允炆本身对于孔家,并没有多少“敬畏”与“推崇”,但在此时,却感觉到了来自于孔家的力量!
ps:
4月1日,不求任何票或催更,只希望每个看到这里的朋友,可以记住:
今天是“海空卫士”王伟牺牲二七周年,再一次呼叫81192,请返航!
第三百五十二章 衍圣公反对疏浚会通河
经历数月朔风,残雪终消退不见,化作春水滋养万物。
齐鲁大地,济宁。
春风微动,细柳垂柔,生机明媚。
这一日清晨,工部侍郎宋礼便带人出了济宁城东门,站在洸河河畔,看着河水沉默不语。
携亲邀友的济宁士民迎着春光出城踏青,河堤之上,渐是人潮涌动,欢声笑语处处可闻。
也是,好不容易熬过冰雪寒风,哆嗦了几个月,积蓄了许久的闷气,终于可以在这生机盎然的春日里一扫而光,任谁都会觉得喜悦。
只是,喜悦是他们的,宋礼脸上满是愁容。
“宋大人,济宁知州潘叔正求见。”
工部司务蔺芳拱手作揖,低声道。
宋礼转身看向蔺芳,此人四十余岁,颇有文雅之气,原隶属于刑部。因蔺芳曾在临清居住,对会通河相对熟悉,被宋礼调入工部。
“就说我有公务在身,不便相见!”
宋礼只想思考治水之策,不想过度与地方产生纠葛。再说了,前几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