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330节
顾三审、薛夏将证物呈送内侍,受召之后进入武英殿。
朱允炆把玩着玉佩,对行礼的两人说道:“起来说吧。”
顾三审将物证、黑袍与胡遁的分析等汇报清楚之后,担忧至极,道:“皇上,眼下京师暗潮涌动,内监又有隐患,臣认为当由黑袍入手,查找蛛丝马迹,以绝后患。至于东昌之事,并不紧要,可暂时延缓。”
朱允炆命人取来放大镜,仔细观察着玉佩,见没有玄机之后,便放在一旁,抬头道:“山东东昌,你们不觉得有些巧合吗?”
“巧合?”
顾三审与薛夏面面相觑。
朱允炆肃然说道:“临清、东昌、济宁,可以说是会通河之上的三座重镇,眼下山东正值疏浚会通河,征调民工无数。若有人借民力乱山东,顷刻之间便可取临清、东昌、济宁三处要塞。而这惊蛰的背后,竟有着东昌的影子,这是巧合,还是破绽?”
顾三审听闻皇上如此在意,便下定决心,道:“那臣这就安排人前往山东,调查东昌,察访惊蛰踪迹。”
朱允炆点头,安排道:“命汤不平带人前往东昌调查,你们就留在京师查找黑袍之人吧。但凡可疑之人,可先提审而后报。另外——盯紧那几位人物,若他们参与其中,也该有点动作了。”
第三百九十一章 思政教材之争
京都暗流,可不只是神宫监。
朱允炆在京师撒下了一张巨大的罗网,等待着飞蛾扑动,然后将他们一网打尽。
京师要肃清,东昌也不能没有人去盯着。
在朱允炆看来,这一系列阴谋的背后,并非只有黑暗的野心,白莲教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一枚棋子。
山东恐怕便是这一枚棋子发挥作用的地方吧?
若山东乱,那白莲教也好,暗中的阴谋家也好,都有了运作的空间。只不过,他们低估了朝廷的手段。
不虐民,唯亲民,民自不乱。
绩效制度引入会通河疏浚工程,本身便是一种革新,即释放了百姓劳动热情,又避免了官民矛盾,多好。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白莲教还能见缝插针,挑动民众蓄意对抗朝廷,那也只能给白莲教点个赞,然后一起杀掉了。
后世证明,稳定压倒一切。
若一个国家今日一暴动,明日一造反,后日一战争,那用不了多少年就会民生凋敝,民心尽失,江山不稳。
朱允炆这段时间没少召内阁、户部、工部的官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