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到底,直杀得倭寇叫苦不迭,损失惨重。
而东南方面,宋晟与朱棣更多是防护海岸线,虽取得不错效果,但毕竟打得都是残兵,不是几百个,就是几十个,鲜有上四位数的时候。
朱允炆示意几人落座,自己也坐了下来,对朱棣道:“燕王叔以乱打乱,百姓烽火预警,小队疾驰,以固阵之法待援,全歼了几次登陆倭寇,更甚几次拼杀在前,可谓劳苦功高。”
“臣不敢当。”
朱棣起身道。
朱允炆压了压手,含笑道:“燕王叔是接触过倭寇的,你认为宋晟所提出的民兵卫队之法是否可行?眼下倭寇虽消停了,但朕估计,用不了三五年,他们还会卷土而来,只依靠卫所,总有所疏漏。”
朱棣思忖一番,认真地回复:“宋晟曾与臣商议过此事,臣认为可行,但不宜大用。民兵卫队,毕竟不是卫所军士,倭寇凶残,一旦上岸,只靠民兵很难抵抗。故此,民兵应主要负责警训,组织百姓撤退与隐蔽,而不是充当作战主力。”
朱允炆低头沉思了下,问道:“若设置火铳民兵队呢?”
朱棣吃了一惊,连忙说道:“皇上,万万不可。火铳乃是军中利器,一旦传至民间为人滥用,可能会伤及无辜。”
事实上,朱棣没有说另一个想法,那就是一旦地方作乱或造反,朝廷镇压起来会更为困难。
但朱允炆并不这样看,后世抗战时期,多少民兵队都是握着枪杆子的。
八九十年代,有些年小偷小摸与蛮横斗狠之人猖獗的时候,大队里还组织过民兵队,不背几把猎枪谁能安心半夜出去守着?
对付恶人,总需要有点自保手段。
朱允炆笑道:“燕王叔怕是多虑了,眼下二炮局火铳正在更新换代,一些老旧的火铳总不能丢在库房里生锈,拿去全部熔了,也太过可惜。将老式的火铳下方一批给沿海乡邑县城,县中由知县亲自负责,乡邑有里长担保,火铳领取训练,一一造册。做好火铳支用归还,应无大碍。当然,火药一律由卫所管控,不准民间自造。”
朱棣见朱允炆想要打造的是老式火铳民兵队,长舒了一口气。
相对于二炮局最新研制出来的火遂枪,老式火铳实在是太慢了,距离不够远不说,而且准备时间、换装时间都太长,杀伤力有限。
只要管控好有限的火药,且只下发老式火药,一个乡邑有几十把火铳,也闹腾不起来。即便是他们闹腾,在朝廷新式火铳与新式神机炮面前,也只能是找死。
隐患是可控的,加上进犯的倭寇多是散兵游勇,数量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