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地方志,可没有如此完备考究,此书徵材宏富﹐考辨精审﹐条理秩然,可鲜有书超得过它。最可贵的是,这里绘制有大量舆图,即有当时皇城、京城舆图,也有浙江各县舆图,当然,还有一幅夫君必然感兴趣的舆图……”
朱允炆仔细看着《咸淳临安志》,点了点头,道:“西湖舆图!”
在这本书中绘制有清晰的西湖舆图,而且还是西湖湖山景观的全貌图,只不过这里并没有采取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布局,而是采取的是上西下东,左南右北的方向。
从这个角度看,似乎是绘图之人,站在西湖东堤临安(杭州)城内,俯视西湖绘制而成。
画面由近及远,地势由低至高,显得极有层次感。
临安就绘制在近处,占据画面中央的是西湖,西湖三面环山,以山为衬托。观看画中西湖,其以苏堤、白堤为界,将湖面划分为不同区域;以“郎当岭南北分山处”为界,将武林群山分为南北。
在西湖之外,这幅舆图中还特别标注了南宋时期西湖周围的政区分界、诸军驻防、河流道路去向,潜县、昌化县、新城县、富阳县等标注清晰。
这幅舆图虽是极为难得,但必须说明的是,这只是一个简笔画,就没有上色,也没有体现细节,只是简单勾勒,介绍大致。
即使如此,也足以让朱允炆惊叹不已,因为这幅图的精准度,几乎堪比后世旅游地图!
要知道古代可没有卫星,没有飞机,也没有先进的测绘仪器,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将比例尺、方位、精度等做到如此优秀,如何能不让人惊叹?
事实上,古人在舆图(地图)方面的成就,被后世人忽视了。
至少在四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绘制地图的方法,在《左传》中记载有“九鼎图”,在《周礼》中,关于图的记载有十七处之多,甚至还设置了相应的官职,如“天官冢宰·司书”,负责“掌邦中之版,土地之图”;“地官司徒·大司徒”,负责“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抚邦-国。”
夏禹治水,史书记载“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而准绳、规矩,正是测量工具。想来在那个时候,大禹就已经在丈量中原大地。
说古代地图,不能不提一个最著名的人物:
晋朝时期的裴秀!
裴秀可以说是集地图制作之法的大成之人,编制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并开创了制图六体:
“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角)、“道里”(直线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