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传统,如果自己不把低价买马进行到底,老朱肯定会托梦骂自己败家的。
朱允炆与伊真儿交谈甚欢,从她口中得知,朝-鲜不仅战马多,而且耕牛也多,别看朝-鲜地盘不大,农田不多,竟然做到了几乎家家户户有耕牛,而且还不止一头!
这就有点让人急眼了,凭什么伟大的勤劳的大明百姓没有那么多耕牛,还需要把自己当牛使唤?
凭什么耕牛生在朝-鲜,不生在大明?
凭什么朝-鲜那点地盘还要耕牛,自己锄两下不就得了……
买!
战马要,耕牛也要。
辽东那么好的黑土地如果不开垦出来,那才是真正的暴殄天物。
第五百四十三章 四根手指的人(三更)
伊真儿第一次发现眼前的大明皇帝竟是如此的了解朝-鲜,甚至还给自己讲述了一名朝-鲜医官大长今的故事,说得是娓娓动听,感人泪下。
至于故事是不是胡扯,伊真儿不想计较,只觉得自己要当那个大长今,一定要做一个出色的“火者”……
朱允炆没有陪着去挑白菜的伊真儿,而是回到了钟粹宫,说了半个时辰的话之后,宁妃才昏昏入睡,而朱允炆则提笔构思英烈碑的构图。
九层琉璃塔是绝不可行的,道家的牛也吹太大了,到头来还是需要自己想,而自己也犯困,想全新的也是费脑子的,索性直接照搬英雄纪念碑得了。
但后世的那座不朽丰碑是一整块花岗岩,当年为了运输这一块石头,用的是滚木土法,之后还是通过铁路运到北平的。
可现在老朱家木头不少,但没铁路啊。真要那样捯饬,估计要耗费巨大的人力与时间成本。
索性放开了,石头咱不采了,木头塔咱也不建了,就以钢铁为骨,以混凝土为肉,搭建一个超越时代的雄伟的英烈碑。
要知道大明可没什么酸雨,光凭着气候与风化作用,混凝土建筑至少可以保存百年以上,若注意维护与保养,存在个一百五十年也不是问题。
虽然无法媲美花岗岩吧,但胜在解决了高度、难度、人工、成本一系列问题……
刑部。
沙沙地脚步声传荡在寂静而幽暗的地牢中,一个黑衣人停下脚步,看着牢房中熟睡的人,手指微微一弹,一颗石头便飞了出去。
李增枝感觉腿一疼,瞬间醒来,刚想大骂,却看到了站在外面的黑袍人,不由定了定心神,倚靠在墙壁上,道:“你们终于来了,这可与之前说的不一样。”
黑衣人没有动弹,只是看着李增枝,缓缓说道:“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