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506节
纪纲没动嘴巴,事情有些不对劲,封爵这个东西合适吗?太祖爷封了多少,杀了多少,这些蠢货难道还不清楚?
相对于爵位近乎全灭,当官明显好一些啊。不能完全看爵位的风光,还得看爵位背后的风险。
铁铉拿出一份文书,展开高声读道:“现兵部、五军都督府合议内阁,报请建文皇帝加印,拟定武举人、武进士官职与相应安排。武状元,秩正五品,千户职;榜眼,秩从五品,副千户职;探花,秩六品,百户职。中式者,秩六品,镇抚职。未中式武举,若愿从军前往边关之地,依其武举名次,分授总旗、小旗。”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如果这些人留在京师,虽然是正五品,正六品之类的,但也只是享受这个官职名号,并不意味着掌握实权,是千户,就管理一千个人。
很多时候,官职只与待遇挂钩,不一定与实际情况挂钩。
比如说明代喜欢玩分权,一个卫所里面,指挥史是老大,但指挥史的数量可能不是一个,而是四个,六个,乃至更多……
这也需要体谅下,洪武年间打了那么多仗,按人头来算功劳的话,多少人都升官了,看似威风,本质上也只是提升了待遇,该有上级压下来的时候,还是那个兵,该扛旗的扛旗,该冲锋的冲锋。
再比如袁岳,人家现在就是广西南宁卫的指挥史,不能因为探花,就给人家降职到了百户,只是说在待遇上,会额外加一份百户的俸禄。
但总旗、小旗这种官职,则是真正的实权官职了,是要下到军营里面,真正带兵的。官职还是有的,正七品、从七品。
按照这个品级,一年拿的俸禄和县太爷之类的差不多,至少去了前线,俸禄足够养活一家老少的。
没有中式的武举人明白过来,朝廷在给自己一条出路!
去边关,去边疆吗?
或许很危险,或许会死,但这不正是自己想要的结果吗?
当大头兵是没有出路的,很容易被人坑死。但如果是个小旗,总旗,那就不一样了,手底下有二十或五十个兄弟,这就是一股力量!
当战场交织一片,敌我难分,再没有人能组织大规模冲锋的时候,不正是一个个总旗、小旗带人拼杀,坚持的吗?
有兄弟在,就不容易死。
有机会觅个封侯,有机会获得爵位,为什么不去拼一把?
武举人孙浩站了出来,高声喊道:“我愿前往边关之地,为大明守边疆,马革裹尸!”
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