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铉、朱棣等人听出来了,杨士奇的观点是张辅是经验不足,不是能力不足,只要有能力,就不妨他多给他一点机会。
朱允炆看着欲言又止的杨荣,问:“你素有高论,今天怎不言语?”
杨荣不失礼貌地笑了笑,道:“藩王与诸位大臣都在这里,臣实在不敢多说。”
“呵,若是不敢多说,又为何敢来?讲吧。”
朱允炆有些期待。
杨荣认真地看着朱允炆,道:“臣与杨祭酒、姚侍郎一样,认为张辅可作统帅。至于带兵经验不足,不足以驾驭三十万大军,不过是没看到张辅的能力罢了。臣在兵部职方司任职,知晓广西练兵三万,张辅为主将,凭祥卫一卫万人编制,张辅为主将,在其回京后,更是参与大军演,统兵十万,于山林中攻坚演训,调配自如,用兵如神……”
铁铉与徐辉祖连连点头,就连朱棣也无法反对。
张辅进入京师之后,与韩观、沐晟一起,随即被任命为军队主将,负责山地整训,三人表现中,以张辅为最优。
朱允炆有了决断,目光扫过众人,对站在最后的杨溥道:“你不打算建言献策了吗?”
杨溥尴尬一笑,这是朱允炆在提醒杨溥让胡濙出关的事:“皇上,臣认为事已分明,无需建言献策,不过臣倒想献人以为大军所用。”
“谁?”
“臣自己,请求从军南征……”
杨溥清楚这是一次重要的战争,一旦在此战中立下功劳,他日定能站稳朝廷。而如果按照寻常路慢慢苦熬资历,自己想要混出头,怕还需要十年二十年,那样太久了!
第六百四十八章 张辅,佩印出征(二更)
杨溥看得很清楚,眼下的朝廷是相对稳定的,内阁领六部的格局已是形成。而内阁大臣中,除了解缙外,都是六部尚书衔提拔进去的,这也就意味着,想要入阁,必须是六部尚书。
可现在不是洪武朝,尚书换的频繁一点,晋升机会多。建文朝明显更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提升,只有两条路可走:
第一,苦熬资历。
等大佬走得多了,死得多了,自己就成大佬了,轮也轮到内阁去了。
只不过这一条路往往需要等,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都说不准,虽然朝廷内部有着优秀的斗争、攻讦、弹劾传统,毕竟自己前面的人还太多……
第二,功劳。
只要有功劳,那就可以得到越级提拔。比如宋正臣,就因功劳直接被提拔起来,俨然是未来都察院的头号人物。
杨溥需要功劳来支撑自己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