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二百万两钱钞先存入扬州的中央钱庄,免得被朱允炆再打劫去。
朱允炆很是感慨:“你们说,两淮盐政贪官就有两百多万两,那两浙盐政会不会更多一点……”
夏元吉打了个哆嗦,解缙与郁新等人深吸了一口气,这朱允炆是抄家抄上瘾了啊。
朱允炆确实有点上瘾,不知道明末那么多贪官,富商,家里那么多钱,为啥聪明的崇祯就不知道抄几户,真要抄没十几二十个贪污、富商家产,比收几个省的财政都多,何至于加什么三饷,也不需要便宜什么李自成了……
“天下盐政,都需严查,一查到底,无论到谁,绝不姑息。”
朱允炆治理验证贪腐的决心很是坚决,为了银子,不,为了正义,为了廉洁,为了百姓,你们贪了多少吐出来多少,该搬家的搬家,该搬脑袋的搬脑袋。
郁新接管了扬州府衙,专门处理冤案错案,衙门大门昼夜不关,广告百姓:
民有冤情,击鼓鸣远。
帝王亲临,黑白两断。
百姓听闻,蜂拥而至,数十个冤案堆叠,其他人都是围观吃瓜的群众……
第七百一十六章 乞丐般的灶户
冤案还不需要朱允炆亲自坐镇,郁新、解缙、杨士奇等这些老江湖完全可以处理妥当。
一些久而未决,屈打成招,冤案错案,仅仅过了三日,就被这些人处理得干干净净,该打的打了,该放的放了,该杀头的也不需要等九月了,朱允炆红笔打个勾,这个人就没了。
事实上,朱允炆也就勾决了三个人,两个十恶不赦的罪犯,一个是扬州推官,一堆冤案都是他亲手打造出来的,这种人报送三法司审核也是个死。
扬州肃静了,盐价快速回落,一度从每斤十八文跌至每斤九文,最后稳定在了每斤十文,与南京盐价持平。
逛够了扬州,盐政处理了,案件也清了,吏部正忙着从京师调人过来补缺,朱允炆则带皇后、贤妃、夏元吉、杨士奇等人先行一步,沿京杭大运河抵达高邮。
高邮原本是一座不起眼的城,但因为张士诚在这里建都,称诚王,立国号大周,改元天佑,让高邮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建都”。
虽然张士诚曾在这里抵抗过元朝百万大军,也抗住过朱元璋六年五次进攻,但终究败在了朱元璋的第六次进攻之下。
踢开了张士诚,朱元璋才真正将目光投向了山东、河南与元朝大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邮之战的结束,让朱元璋结束了“诸侯争霸”,真正放开手脚“问鼎天下”。
朱允炆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