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602节
户役皆永充,不得脱籍。
这是洪武朝的规定,也就是说,你是灶户,你子子孙孙无穷尽都是灶户,不像是军户、匠户等,虽然也要求子孙接班,但如果你能找到人代替你,那你就能脱离苦海,转化户籍。灶户是找不到外人来接班的,就算是这一脉人死绝了,朝廷会再招人。
灶户执役煎盐,也就是说,灶户其他的徭役都免了,只做好盐这一件事,朝廷发给卤地、草荡、工本钞等工具。
朱允炆想象中的制盐就是挖个坑,引入海水,晒盐,改天铲子铲铲,然后大颗粒砸成小颗粒,拉出去卖,应该是一个轻松的活,可怎么看这两个人不像是灶户,倒像是乞丐?
就算是乞丐,也有一双露着脚指头的破鞋,可这两个人连破鞋都没有,混得还不如乞丐。
夏元吉走到朱允炆身旁,低声道:“樊川是高邮、泰县、兴化、甘泉四县交界之地,那里有一条南北流向的河流,名为东银钩,东银钩两岸是丁溪盐场。”
朱允炆听闻之后,微微点头,对田老四问:“好好的灶户,为何要逃出来?”
田老四苦笑一声:“好好的灶户?你是商人家吧?看你穿着倒是讲究,可你知道身为盐丁有多苦吗?若不逃出来,就要死在那里了!”
朱允炆心头一震,目光变得阴沉起来:“可是有官欺压灶户,滥用刑罚?”
田老四摆了摆手,咬牙说:“就每日的活计就要了人命,官差那几鞭子又算得了什么?今日没有逃出去,被抓回去说不得就会被活活打死,只可惜了我的孩子,她今年才八岁啊!”
翠翠呜呜地哭着。
朱允炆眯着眼,看向夏元吉:“灶户生活如何,你可知晓?”
夏元吉摇了摇头,自己主管户部,全国财政,对于盐政的事也只关注过盐税,具体灶户怎么制盐,如何生活,倒真没有留意过。
杨士奇在一旁看出了朱允炆的心思,向前一步:“不妨送这两人回丁溪盐场……”
第七百一十七章 丁溪盐场的鞭子
送他们回丁溪盐场?
田老四与翠翠不禁有些颤抖,似乎那里是地狱,刚逃脱又坠落,恐惧与绝望爬上脸庞。
杨士奇的主意是对的,朱允炆想了想就应了下来,灶户生活到底如何,还需要亲眼看一看,个人的片面未必代表集体,是真有欺压还是另有隐情,不走近了观察是行不通的。
“你叫什么名字,哪里的衙役?”
朱允炆看向随时打算跑路的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