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出一部分卫所军士去运漕粮,对卫所本身的影响是有限的,对大明军事布防与部署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朱允炆盘算着可行性,徐徐说道:“你的意思是,由卫所军士承担漕运,漕粮运输,依旧通过县府,以征调徭役的方式,发给民工相应费用,由民工解送至附近粮仓?”
宋礼肃然:“确实如此,这是臣能想到的最好办法。”
朱允炆思索了下,点了点头:“卫所军士承运漕粮或许是可行的,但朕不打算临时在卫所中临时抽调,而是打算在卫所中永久抽出一部分人员,加入水师。在水师之中设一漕运水师,专司漕运,以防漕运伤民、害民。”
宋礼顿首。
夏元吉不由地有些郁闷,漕运水师一旦建起来,人数怕不会少,没个三五万人,根本不容易支撑起来向北运粮的任务,三五万人的队伍想养起来,可需要不少钱粮,而且这些人也需要船只,清江造船厂怕又要伸手要钱了……
宋礼见朱允炆有所安排,便放下一桩心事,毕竟漕运水师自有其建制与运作方式,不需要自己去操心,只要不大量征调民工就好说,而且是卫所军士,出点问题弹劾起来也不用手软。
“臣还有一事。”
宋礼对沉思中的朱允炆说。
朱允炆见宋礼很是认真,不由问:“何事?”
宋礼没有停顿,坦言道:“大运河畅通在即,漕运将担负起向北运粮使命。朝廷是否应考虑禁了海运,毕竟海道险远,损人费财……”
ps:
事情忙完了,明天开始补更,谢谢大家的谅解与支持。
第七百三十八章 漕运与海运并行(一更)
罢禁海运!
朱允炆心头有些沉重,眼下大运河尚未贯通南北,尚未形成漕运利益集团,宋礼也只是工部侍郎,不是漕运体系的官员,用不着为漕运发声,他提出这种主张,不是出于个人私利,而是从某种“客观”事实出发,给出的“理性”谏言。
海道险远,损人费财,这八个字确实说尽了海运弊病。
宋礼等待着朱允炆的回复,一脸的凝重。海运问题不小,最大的问题就是舟毁、粮损、人亡。
如洪武七年,朱元璋以海运方式,运输四千七百余石粮食至北方,结果遭遇风浪,官军溺亡七百一十七人,马匹也损失了四十余匹,粮食损失过半。再如洪武二十三年,以海运方式运输六十万石粮食,抵达天津之后,只剩下了四十九万石。
建文朝也不是没出现过海运事故,只不过相对较少,损失不大,没有引起太大关注。若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