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632节
姚广孝很是犹豫。
杨荣、杨溥等人也有些为难,朱允炆北巡大半年回来,第一次临朝,无论出于什么考虑,大家都应该去上朝,哪怕就为了看一眼朱允炆,露个脸,表达下我们是关心皇上的。可现在朝堂上有一个大坑,去了就面临着跳进去的风险……
金幼孜尝了尝茶汤,似乎有些苦,皱着眉头说:“皇上临朝,我们久不曾见,恰詹事府无事,我们不上朝怕是不合适吧。”
杨荣看了一眼金幼孜,赞同道:“我也是如此思虑。”
姚广孝盘动佛珠,喟然:“上朝容易,避开风波难啊。”
杨荣面色变得严肃起来:“逆风还是顺风,在于我们!”
“你的意思是?”
姚广孝收敛了笑。
杨荣端起茶杯,如饮酒般一饮而尽,豪情地说:“迁都到底是利国利民,还是误国之举?我们自己心中要有个底。若有利国家,自当为君分忧,倾力支持!若有害于民,也应不避生死,傲骨铮铮!”
姚广孝、胡濙、杨溥等人深深看着杨荣,此人气魄非凡!
“好!”
姚广孝等人拍手称赞。
胡濙也被杨荣几句话带得热血沸腾,当即说道:“既如此,那我就不避讳了,迁都一事,我赞同!”
第七百六十章 詹事府的远见(二更)
胡濙直接亮出了自己的态度,看似毫无城府,实则不然,毕竟在座的都是詹事府的同志,并没有外人,大家在一起议国事,争得面红耳赤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姚广孝如老僧入定,没有表态。
迁都的事在朝廷中发酵十几天,詹事府的官员早就听到了消息,能隐忍到现在才拿出来公开讨论,已经说明各自在心中有了计较,只剩下公开讨论与主张表达。
金幼孜见胡濙刚毅果决,不由皱眉问:“为何?”
胡濙点了点桌子,示意茶空了,然后说:“若搁在以往,我定会反对迁都,可自从去了山西,尤其是在大同关外见识了蒙古骑兵,便越认为迁都是一件幸事。”
杨溥起身倒茶,附和道:“这里有我的功劳……”
胡濙白了一眼杨溥,当年就是他忽悠自己去找马哈木的,自己差点死在了关外,他还好意思说功劳:“诸位,蒙古骑兵彪横难挡,战力强大,绝非虚言。在马哈木游于大同之外时,武定侯宿在城墙之上,日夜警惕,不敢有丝毫懈怠。”
“纵览四方,北面的鞑靼、瓦剌乃是我大明长久之敌,非十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