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640节
纵览当下大明,瓦剌暂时臣服,进入了蛰伏期,鞑靼虽是活跃,却也避开了大明主力,进到了甘肃与哈密一线。
朝廷也不会匆促对鞑靼与瓦剌发动战争,唯一能取得战功的,只有西北,只有西域!
中山王府需要战功,让徐膺绪去,赢了,是战功,死了,也是战功!
武勋世家能不能站住脚,需要血的付出。徐达战功赫赫,用尽生命留下了中山王府,徐辉祖作为徐达长子,作为魏国公,有责任去维持一份荣耀!
“朕准了。”
朱允炆最终答应了徐辉祖。
铁铉也想让自己的长子铁福安去西北,被朱允炆驳回:“福安在国子钻研兵法战术,尚未有成,怎可半途而废。”
武将去是应该的,毕竟前线是要打仗的。文官还是少安插一点人的好。
徐辉祖再举荐:“瞿能之后瞿陶、瞿郁,也是善战之辈,可调入西北,充为悍将。”
朱允炆笑道:“此二人确实是勇猛之辈,武举出身,既如此,那就暂调至京军为千户,与将士磨练配合吧。”
“臣领旨。”
徐辉祖与铁铉答应,随后退去。
朱允炆看着一堆文书很是头疼,其中多数是营造新都的奏折,即使是朱允炆确定了十年迁都,地方上依旧有不少官员反对,加上多地征调民力砍伐巨木,又恰逢酷暑,时有骤雨,不少百姓怨声载道,当地官府为避免民变,不得不缩短作业时间,而这又拖延了木料准备时间,工部很不满意……
考虑到民生,朱允炆下旨将绩效之法推至各地,让百姓自己决定施工时间、施工进度,并准其自由离去,同时下旨各地都司与卫所随时准备填充劳力空缺,若依旧有所不足,奏报朝廷,再从其他地方征补民力。
朱允炆批阅了十几份建都文书,揉了揉眉心,然后将剩余同类文书收拢,对内侍说:“将这些文书传内阁大臣,日后有关营造北-京城的文书,一律与户部、工部商议后给出批文,之后再送朕阅览。”
内侍抱着一堆奏折离开。
朱允炆正批阅着奏折,双喜走了过来,低声道:“皇上,李才人到了。”
“谁?”
朱允炆恍惚,自己不记得后宫里多了个李才人。
哦,不用问也知道这是皇后的杰作。
阿晓穆端着托盘,满脸不高兴地走了过来,也不看内侍引导,直接端到了朱允炆满是奏折的桌案上,直盯盯地看着朱允炆,鼓着一股气说:“用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