炆有些出神,叹道:“郭夫人与骆家的事什么时候告诉她合适,总不能一直瞒下去。”
朱允炆指了指前面的亭子,开口说:“等出了月子,朕亲自给她说吧。”
马恩慧答应下来,骆家、郭家的事太过惊人,在骆颜儿休养期间还是不要说的好。
朱允炆拿起瓜果品尝了一口,与马恩慧商议道:“文奎已经八岁,也是一个小大人了,朕打算让他去凤阳谒陵。皇后以为如何?”
马恩慧有些担忧:“皇上,是不是早了一些,他还是个未经世事的孩子……”
朱允炆微微摇头:“小是小了一些,可总在皇宫里学习治国之道,也太封闭他的认识。他需要去民间走一走,看一看,知道百姓怎么耕作,知道庄稼是什么模样,知道如何打水,如何浇灌。年纪小,心柔软,印象才深刻,若年纪大起来,心性定了,还没有走出过皇宫一次,他日说出何不食肉糜的话,朕怕是会打断他的腿啊。”
马恩慧抿嘴一笑:“看来为了儿子这双腿,臣妾也得答应了。”
第八百四十五章 杨溥教徒,过关山(二更)
通济门外。
朱文奎回头看着高大的城墙,目光中满是欢喜,忍不住对一旁的韩夏雨说:“父皇终于答应我们出京了。”
韩夏雨背着个大包裹,兴奋地说:“走吧,这京师没啥可看的,万一你母后反悔派人追了过来,我们想走都走不成了。”
杨溥有些忍俊不禁,微微摇头。身后是汤不平、郭纲,不远处还有十二个骑兵,一辆舒适的马车。
对于朱文奎、韩夏雨的此番游历,朱允炆只给了杨溥等人一个旨意:
只要两个娃不饿坏,没有危险,就不要管他们,至于他们是想坐马车去凤阳,还是走路去凤阳,亦或是坐船,都由着他们自己决定。
一句话,遇到问题,自己解决,遇到委屈,自己解决,遇到困难,自己解决。
解决不了,该受就受着,该忍就忍着。
朱允炆给了两人足够的盘查,一个人三十贯宝钞,去凤阳一个来回足够了。
当然,需要节制花销。
朱文奎虽然有些不舍,也有些紧张,但长这么大第一次出远门,说不兴奋是不可能的,尤其是詹事府的先生们总说天下之大,大明之大……
两个人说好了去凤阳主要是步行,可还没走到码头,韩夏雨就感觉脚疼了,委屈巴巴地想要雇马车,朱文奎又是个懂得心疼人的,二话不说,直接找杨溥要马车。
杨溥点头,马车没问题,送一程也没问题,只要给钱,多少,五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