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逃逸

字:
关灯 护眼
史诗逃逸 > 走进不科学 > 第116节

第116节

徐云预设的转子槽数为2,转速一分钟300圈,计算出来的准确值是15.7,照理来说应该是16圈。

不过考虑到古代铜线和传导效果,他还是选择多绕了一匝,保险一点嘛。

毕竟电解的电压不超过30伏基本上没啥事。

一切准备完毕后,a杯开始了电解。

虽然此时的溶液中依旧还有不少的杂质,比如氯化镁硫酸钠之类的存在,溶液看似不太纯。

但徐云的这次操作主要在于气体的收集,溶液中氯化钠占了大头,因此压根不会受到其他阳离子的影响。

这里顺带一提。

这个概念看上去好像很好懂,但具体却涉及到了超电势和吉布斯自由能的概念。

就像中学里大家都知道的一个知识:

电解稀硫酸就相当于电解水。

但在专业……或者说大学领域,这个说法其实是错误的。

因为在高中范畴,水中的氢氧根放电顺序排在含氧酸根的前面,所以含氧酸根放不了电。

但实际上因为超电势的存在,期间会有一个生成h2s2o8的副反应发生,超过了标准电极电势2.01v,形成了超电势情况。

因此电解稀硫酸其实和电解水还是不太一样的。

实现再回归原处。

随着电能的传入,a杯中的氯化钠很快发生了电解。

阴极生成氢气。

阳极生成氯气。

这些生成的气体逸出,被玻璃导管收集到了一个放置于暗处、看不见光的容器里。

氯气在下,氢气在上。

点燃燃烧,瓶口有白雾生成。(不建议大家去试哈,容易爆炸)

这些白雾又被玻璃管引到了另一个装有水的容器里,与水相溶。

这样一来。

一份较高浓度的盐酸就制备完成了。

看到这儿可能有些同学会问:

不对啊,氯气直接溶水里不就能得到盐酸了吗,为啥要这么麻烦呢?

原因很简单:

电解反应生成的氯气溶于水也可以得到盐酸,但这种反应生成的其实是氯水混合溶液。

其中除了盐酸外,其中还有cl2、h2o、hclo、h+、clo-、cl-、oh-等诸多离子。

不但反应可逆,同时盐酸的浓度也很低。

效果上要比徐云制备出的盐酸效果差很多很多。

当然了。

再次提醒,不要轻易用氯气和氢气去反应,否则很容易产生爆炸。

视线再回归原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限定室友(1v2) 他的视线(西幻1v1)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万国之国 今天美人师尊哭了吗 完蛋!被困在百合黄游出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