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处于这个星球内的生命来说,他们的“太阳”真的在地底下。
这是一个很奇妙的世界。随着不断下落,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浓厚的大气层。
大气的主要成分也在迅速检验中,有15%的氧气,26%的氮气,二氧化碳浓度高达53%,剩下的是稀有气体、惰性气体、水蒸气等等,占据6%的样子。
如果不看二氧化碳的含量,这个星球适合人类居住——只需要改造下肺部、增加氧气的利用率就行了。
普通人在含氧量低于19.5%的情况下,就有可能产生危险。但如果经过训练、辅助药物等,短时间内,人类最低可以承受10%的含氧量。
青藏高原和海平面相比,相同体积空气的含氧量只有65%,也就是相当于正常情况下氧含量的14%、甚至更低。
所以15%的含氧量,理论上可以支撑普通人类的生命的运动。
而有大量的氧气,就代表有植物类型的生物。
氧气,其实是植物的废气。自然界可以产生少许氧气,但因为氧气活跃,会与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而不断消耗。想要星球内持续有氧气存在,必须有植物或类似的生命。
飞行器继续下落,当下落到0.7个大气压时、也就是相当于青藏高原的气压位置时,飞行器终于发现了这里的生命,那是一种随风而动的漂浮植物,那些从太空看上去一块块的“云朵”,竟然是这种植物形成的。
这些植物呈现黑褐色,叶片朝向地面,可以最大限度吸收这里可怜的光照,简单扫描后发现,这些植物生长很缓慢。
但这些植物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它们凝聚的“云朵”中,存储了大量的水分,就如同真正的云朵那样蓄水。
不过大量的云气会阻挡光照,云气少了又会干旱。所以植物的生长方式就是“分裂”。
面积越大,聚拢的云气就越多,相互间的光照就越少。此时植物的部分地方就会死亡、腐朽,最后分裂成小型的“草坪”。
这些植物还有气囊,但飞行器没有条件测试,估计可能是氢气吧。植物产生氢气的手段其实很简单的。
飞行器继续下落,在一个大气压的位置、也就是“地面位置”,遇到了动物。这是一种类似蝙蝠的生物,不过大肚子看起来像是气囊,那小小的翅膀更像是鱼鳍的效果。
随后有更多的生物出现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一点点展露。
不过这里没有真正的地面,飞行器继续下落,楚飞也看到了飞鸟、游鱼、海蜇(气球)等等生物,有些可达十几公里长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