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的大明,是所有大明人。
皇权在万历开海、分封海外建立总督府的过程中,不断的流逝着,这是大臣们看到的局面,陛下当然也看到了,但陛下根本不在乎。
“难,大家都难,就勉为其难吧。”张居正忽然理解了申时行为何喜欢当端水大师了,因为很多时候,只能勉为其难。
王崇古更是直言不讳的说道:“陆树声说袁可立,说他是年轻人,说年轻人的血是热的,这话一点都不假,陛下还是有些年轻了。”
理想国哪里有那么容易建成的?中国历史明君圣主那么多,如果真的容易建成,早就天下大同了。
年轻人气盛是好事,但历史发展规律就是那么的无情。
张居正想了想说道:“其实陛下的目标并不高,万历维新就五个目标。”
“丁亥学制的全面普及教育、培养足够多的专业医生和不是那么专业的乡野卫生员的医疗、交通便利出行成本降低的自由流徙、商品经济的自由雇佣生产关系、每个人都能吃饱饭。”
教育、医疗、交通、生产关系和吃饱饭。
“不高吗?”王崇古惊骇的说道:“元辅,你自己听听这五个目标,不高吗?!这里面最容易实现的就是吃饱饭了,这还是最简单的!”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五个目标,比蜀道还难。”
大明只有一亿三千万人,当新政开始普惠,人口爆发式增长是可以预期的,吃饱饭这个目标,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这已经是五间大瓦房里,最简单的一件事了。
不能说是做梦,是做白日梦!
“试试看呗,万一,万一实现了呢?”张居正搓了搓手,有些不确信的说道。
王崇古攥紧了拳头说道:“也是,万一实现了呢?你、我,在座的诸位,都是千古流芳的大功臣了!天下大同的奠基人,啧啧,想一想就干劲十足!”
作为万历维新重要功臣、投献榜头名的王崇古,日后就没人会在意他以前那些错误了,大概。
“大司徒在忙什么?为何一言不发?”沈鲤发现,张学颜一直没说话,埋头做事,面前一大堆的奏疏。
张学颜头也不抬的说道:“晋商投献了一千万银用于丁亥学制,江南迷途知返的势要豪右们捐了一千五百万银,再加上抄家所获,一共五千五百万银。”
“这五千五百万银,陛下承诺,过内帑后,全部用于丁亥学制。”
“这五年内,丁亥学制的银子,是不缺了,你们聊,我这儿活多,都是白的银子啊,丁亥学制五年所费,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