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之后200亿以上的身家怎么选还用说?
再说了,持股比例这么高,跟合资收购也没什么区别了,他只是想为即将到来的事情做一些准备,但个一两百亿也没这个必要啊。
“行,那就英柯吧,你们成立一个收购团队,跟他们的实控人接触接触,尽快给出一个可行性的收购方案出来,记得要快。”
这种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溢价是比较平常的,一般情况下也就30%左右,按照30%的溢价水平的话,那就是差不多39亿元的市值。
而由于是上市公司,檀锦程也无需全资收购,只需要拿下第一大股东,或者是第二大股东即可,因此收购成本大致是在10亿元左右。
10亿元控制一家小型上市公司,用来生产八个月之后的必备品,除了能解决社会问题之外,还不需要跟尉来沾上边,这笔买卖怎么看都挺划算的。
另外,哪怕是在国内销售的必备品,他不寻求什么利润,但是这玩意儿可是全球范围内都需要的,到时候也势必会推去股价的上市。
资本市场就是如此,产品甚至是业务赚不赚钱都没关系,有故事可讲就能够推动股价上涨。
“老板你干嘛要收购这么一家基本面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公司?”
一起跟过来的成林峰终究是忍不住发问,虽说英柯在全球个人医护市场上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怎么看这个产业都不像是有什么大的前途可言。
诚然这家公司目前的市值是有些低估了,医疗整体行业也偏红火,但问题是这家公司算是行业底部啊,估值再怎么高也不至于高过60亿元。
大张旗鼓的收购,就为了翻个倍?成林峰不信老板的格局这么低。
老板要真是想挣这个钱,就不会把扬子汽车整体并入到悦驰汽车了,推动扬子汽车上市不是赚得更多。
“很正常啊,咱们不是也投了不少医疗行业的公司嘛,但是在这个行业里我们还算是个门外汉,所有的投资也只是二级市场方面,如果在关键的时候,因为信息不及时的原因,那我们这笔投资就很可能会被人坑。”
“哦,所以老板这意思是个10亿元买张入场券的意思对吧?”
“差不多吧,你也可以这样理解。”
从纯粹的投资角度来说,檀锦程的说法是解释得通的,要想杀入某个行业,最好最快的作法就是控制一家上市公司,哪怕是最底层,最不起眼的上市公司。
控制了一家上市公司,除了跟这个行业的老牌资本有接触之外,最重要的是能够通过上市公司业务的供应链关系,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