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我倒是抓到了这次新闻的亮点,那就是咱们临阳县出了一位天才少年1
“天才个屁呀!就那小子也能造出一座桥来?”
“……”
就连县电视台的记者紫晴都倍觉未免有点儿儿戏了?
尽管她跟杨易的关系有些暧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就认为杨易有这个能力。
总之,关于这次新闻发布会,县内媒介的记者们都觉着像是小孩子在玩过家家。
待时间已到,副秘书长王有生便宣布了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
然后,是常务副县长王德顺就这次桥梁项目一事作了一番说明。
反正那意思就是说,通过县委的努力,通过县委曾书记与侨商乔楚洋老先生多次接洽,终于促成了这事。
顺便也夸赞了乔老一番。
总之,官方一套的模式就这样。
说来说去的,总结出来,也就那么一点儿意思。
就是县委为这事有着巨大的功劳,然后就是夸赞投资商的大方、慷慨、回报家乡父老什么的。
完事之后,也就是记者提问时间了。
但也不是每位记者都有机会提问的,因为待他们纷纷举手之后,还得有待副秘书长王有生点名,点了谁就是谁。
待王副秘书长点名后,一位《清溪晨报》的记者忙是站起身来,苗头直指咱们的项目组组长杨易。
《清溪晨报》记者:杨组长,您好!请问您是学桥梁设计的么?
杨易:不是。
《清溪晨报》记者:那请问您是学建筑设计的?
杨易:也不是。
《清溪晨报》记者:那您是学路桥工程的?
杨易(终于有些不耐烦的皱了皱眉头):请问你的问这些问题跟这次的新闻发布会有什么关系么?
《清溪晨报》记者:当然,因为我想知道您将如何建造好这座桥?
杨易:杀猪的就一定是养猪的么?下蛋的就一定是鸡么?站街的就一定是推销员么?
《清溪晨报》记者:……(尴尬,无语,泪噎),好,我的问题问完了。
这时候,王德顺不由得扭头怔怔的瞧了瞧杨易,暗自一声欣笑,心说,这小子的语言咋这么犀利呀?把人家记者都给问懵,真行,呵!
王副秘书长则是在点名下一位记者……
《临阳周刊》记者:杨组长,我想请问……您能告诉我,您将如何建造好这座桥呢?
杨易:当然是靠实际行动,不是纸上谈兵。身为记者,你能问点儿有深度的问题么?
《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