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就只剩下乔治军团。
法尔肯海因担任德军总参谋长后,德军肯定会发动新的进攻。
现在最希望乔治进攻的不是彼得,而是英国人和法国人。
乔治肯定不会服从英国和法国的利益。
所以英国和法国只能发动舆论攻势,倒逼乔治进攻。
乔治才不进攻呢。
反正有塞尔维亚王国顶在前面。
维特提醒乔治,不要把塞尔维亚王国逼到对方阵营。
乔治哈哈大笑。
先不说奥匈帝国是否会接纳塞尔维亚王国。
布鲁西诺夫正盼着塞尔维亚王国加入对方阵营呢。
布鲁西诺夫率领的第十一集团军,自战争爆发后就一直在塞保边境。
如果塞尔维亚倒戈,布鲁西诺夫就会挥军攻入塞尔维亚,到时候乔治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换人。
维特在君士坦丁堡待了三天。
不出意料,乔治迎来了伦敦的指责。
世界大战背景下,乔治作为战区指挥官,不仅不给盟友应有的支援,反而将前段时间击退奥匈帝国的塞尔维亚王国逐出联盟,这简直就是亲者痛仇者快。
乔治很好奇,不知道伦敦哪来的底气。
英国人要是聪明,现在应该说点乔治爱听的,或者给乔治足够的好处,换取乔治在战场上给与德奥联军更大的打击,从而减轻西线的压力。
指责乔治能换来什么?
能让尼古拉撤掉乔治的职务吗?
既然动不了乔治,那对乔治的指责就没有任何意义。
乔治不客气,警告英国人不要插手巴尔干联盟的决定。
随后,巴尔干联盟就放出消息,奥匈帝国正在和巴尔干联盟进行接触。
康拉德确实是错了,奥匈帝国最擅长的扩张方式不是战争,而是联姻。
所以老皇帝要是聪明的话,邀请尤里耶夫大公担任奥匈帝国皇储,巴尔干难题就迎刃而解。
在失去特兰西瓦尼亚后,康拉德知错就改,的确是希望和巴尔干联盟接触。
乔治肯定不会谈和。
放出这个消息的意思是警告英国不要乱说话,否则乔治有的是办法让英国人难受。
彼得离开伦敦后,去了巴黎。
相较之下,法国人就聪明多了,只表示对塞尔维亚王国的同情和支持,丝毫不提巴尔干联盟和乔治。
英国人嘴嗨是因为如果战事不利,英国人可以随时逃离法国。
巴黎是搬不走的,让法国人往哪逃?
北非么。
所以霞飞在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