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说给在座的演员们听的。
暗示他们明年最好不要接太多戏约,因为《庆余年2》很快会来。
“李导,瞧你这话说的。我这个人你是知道的,我很现实,只要能赚钱,让我三百六十五天全年不休假拍上两年都可以。”
王景双手一摊,表示只要有钱赚,别的通通无所谓。
他拍烂片是为了让港岛的电影从业者有活儿干,顺带再赚一点儿钱。
只要《庆余年》系列真的可以赚到钱,一年拍个两季对他这样的快枪手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众所周知,像他这样的港岛导演在很多时候没有正儿八经的剧本就开机了。真不开玩笑,开机那天剧本能凑够五张纸都算不错了。
《庆余年》有原著,剧情都不需要王景想,他需要考虑的是怎么把小说里的剧情搬上电视。
部分无法在电视实现的剧情需要微调,大部分时候都是不需要调整的。
拍这样的剧,王景这位快枪手中的快枪手可以满功率运转。
……
在《庆余年》的剧组探完班后,李俞飞回京城给公司安排新的项目《鬼吹灯》系列。
由于李俞的超前眼光,他在很早的时候就从某点把《鬼吹灯》《盗墓笔记》等优秀作品的影视改编版权拿下来了。
之前不拍,是因为《鬼吹灯》系列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特效。
早年国内的特效技术不够先进,没办法做出很棒的效果。
现在国内的特效技术已经进步非常多了。
说一個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知识点,国内的特效技术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拉胯。
有一些印地宝莱坞和好莱坞的大片都把部分特效工作外包给华国的特效公司,做出来的效果很不错。
时间越往后,他们投外包项目就越多。
华国电影之所以给人一种特效不行的感觉,主要还是华国的演员片酬太畸形了。
一部投资3个亿的电影,一位主演的片酬就能占到三四五千万,乃至六七八千万。
再算上其它主演片酬,一部投资3亿的作品,真正用于制作的费用能剩下1.5亿都算好了,在特效上面的钱只会更少。
这也是李俞为什么对李连结、程龙那些巨星不感兴趣的原因。
他们太贵了,性价比太低,而且无数示例告诉大家,只要电影足够好看,有没有巨星加持都一样能爆。
李俞把执导《鬼吹灯》系列的重担交到曹清身上。
李牧戈不行,他擅长拍美人和景色,更适合拍偶像剧。
《鬼吹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