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首作品的有名版本太多了。
拉赫玛尼诺夫自己都录制过两次。
霍洛维茨,里赫特,鲁宾斯坦,范·克莱本,阿什肯纳齐,索科洛夫,齐默尔曼,基辛,马祖耶夫,郎良月……
基本上你能叫上名字的钢琴家,他们都会挑战这一首作品,并且会努力将这一首作品作为他们保留曲目,甚至作为自己的拿手曲目去进行演奏。
傅调想要从这些人之中脱颖而出,演奏出一点他自己的感觉来,给舞台下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那么必然需要有一点点新的东西在里面。
而他和陈秋两人所讨论的,并且最终决定下来的……
便是转折。
是的,他们的音乐核心就是转折。
正如同乐团里的所有乐团成员,包括陈秋傅调在内的所有乐团成员那样。
他们的人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也不是从一开始,他们就成为最顶级的音乐家,一路碾压过去的。
就比如说乐团的首席,秦弦。
他在遇到陈秋之前,他距离退学只差一步之遥。
他对于音乐已经基本上等同于放弃。
正如同拉赫玛尼诺夫一样,他受到了很多很多来自于父母,老师的指责。
他甚至连自己演奏古典音乐的原因都忘记。
人生充满了迷茫。
直到遇到了陈秋。
虽然说陈秋的手段略微有些粗暴,将他强行摆在舞台中央,逼迫他自己去觉醒,去思考,去反思。
但是……
在他重新找到自己演奏意义之后,他便彻底醒悟了过来。
真正意义上明白了自己为什么喜欢音乐。
喜欢就是喜欢。
没有任何理由。
除了秦弦之外,其他人也同样如此。
就连陈秋之前也只是一位不怎么如意的普通指挥。
即便通过了考试来到了柏林爱乐二团,成为二团的副指挥,在首席指挥带着主团出去巡演的时候,他留守跟着二团指挥去排练,在他们的驻地进行演出,听上去好像风光无限。
但是这样的角色基本上是可以随时替换的。
特别是在他呆在副指挥位置数年都没有晋升成为二团主指挥的时候。
这也真的就只能算得上是一个普通的职位,没有任何的前途。
就好像你在大公司里面打杂工一样。
分钱没有你,背锅伱第一。
甚至就连傅调也同样如此。
他在参加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之前,即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