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没必要在智能手机硬件方面,培养一个巨无霸出来,就好比电商与蜂鸟的关系。
他自己就这么干的,妄图将来某一天倒逼电商让出利益,自己走过的路,怎么可能再给别人走一遍。
何况现在智能手机才刚刚兴起,鸿海工业在组装工厂行业还未彻底称霸,他有足够的时间参与进去,扶持自己的代工厂体系。
老郭不是有句名言:是他赏饭给大家吃吗?
那这辈子让他端不成碗,直接砸锅,找机会弄个竞争对手出来陪他玩玩呗。
有了二维码做手机,再有如此强大的消费人群,还怕这怕那?
他想好了,要做,就做最大的那个。
学大米搞全产业链,他暂时没那个资格。
毕竟雷某人这时候,穷的只剩下冷冰冰的40亿。
加上其背后的人脉关系网络,使得他一开始,就得到各路资本青睐。
李泽华就不一样,他现在比一穷二白稍微好一点,但超前的战略眼光,让他知道怎么玩,才能走出一条必定成功的道路。
智能手机走到2009年,实际上已经具备,在国内大规模商用推广的基矗
三大运营商的通信基站基本覆盖大城市,但3g网络初期昂贵的使用成本,让普通人望而却步。
前世这时候,流传着一个众所周知的笑话,大意是:晚上睡觉忘记关闭流量,第二天醒来一看,哦豁~房子没了!
三大运营商对流量的定价,在一开始广受批评,但任何事都有两面性。
没有三大运营商在初期不计成本的投入,全国几万个十几万个通信基站哪里来?
新技术的推广不是一朝而就,是需要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
毕竟他们不是李泽华。
没人能看清楚未来的道路,该怎么走,那么大的资金投入,决策层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所以一开始就要求均摊研发建造,推广成本,当用户越来越多,均摊到每个人身上,自然就越来越低。
但李泽华知道啊,恰巧他还有那么一点点钱,也愿意尝试在原有基础上,推动那么一点点。
总之一句话,做手机,他是认真的!
新晋董事方国辉,不是想在金融市场上大显身手吗,那就支持他去做。
能拿多少拿多少,青云投资,青云置业,都能用预期收益发公司债。
没道理青云集团不行,初期甚至不需要募集太多资金,只要组建起营销公司,利用现成的体系玩组装机就行。
前世好歹他也在电子产品销售公司做过,连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