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所谓的朝旭电子,不是更加重要吗?”
言外之意,那两家大的,他都不亲自接待,反而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朝旭,这么上心。
“有时候找合作友商,规模并不一定要越大越好,越大就意味着人家对我们的需求少,青云的价值怎么体现呢?”
李泽华自信一笑,“比如比亚迪和怀旭,大到公司一口吃不下,哪怕入股也就是做个战略投资者,永远拿不到控股权。
朝旭电子完全不同,它目前每年产值只有十几亿,07年赶上全球消费电子市场销量大爆发。
它斥巨资更新过一次设备。
虽然算不上特别先进,但在一众代工厂里头也算是能打的。
最关键的是,它的融资负债规模不小,加上经济危机爆发后,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产能严重过剩。
今年上半年,它连去年同期60%业务量都没有,又值新老交替,内忧外患。
这时候我们送个大订单上门,无异于雪中送炭。
能拿到优惠条件不说,后续趁机低价入股,逐步再拿到控制权,这一点对公司未来发展帮助很大。”
顾时节压根没往其它方面想,顺着话头分析可行性,“手里有一家代工厂也好,省的关键时候产能跟不上。”
李泽华和孙桐喻就拼夕夕发展规划的讨论,自然不会瞒着顾时节,那么多兼职人员的薪资体系建设,需要人事和财务部共同努力。
他已经麻木了,手里有六万全职,再加几十万兼职,没打算让他活着退休呗?
不过这印证了李泽华,之前做出的智能手机业务发展规划,内部消化都能解决几十万台。
品牌建设最艰难的起步阶段没有风险,还担心后续没市场吗?
千元智能机,闭着眼睛也能吃掉,同档次按键手机的市场啊!
朝旭电子此时送上门,不吃白不吃。
“嗯,我再给你透露一个消息,这位新接手东旭的二代,在濠江出手很阔绰,据说最多一次砸进去几百个,都不带皱眉头的。”
顾时节瞪大眼睛,“他还沾染这个?这是没打算往好了经营啊?”
“底子摆在那,多少人心动。”
李泽华一语双关,“有人在给他做局也说不定,几个亿的固定资产加专利等无形资产,很大一块肥肉了,不过关我们什么事呢。
郭鑫毅,进来一下。
老顾,你从管培生里抽调些机灵点的,对电子产品有一定了解的,弄个团队,让老郭带着试试看。”
“好的。”
顾时节也不意外,这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