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以手支额,头痛欲裂。李邦彦等臣子所言虽有理,但要他同意如此屈辱的议和条件,赵桓这金口却是万万开不了。
“陛下,万万不可!”
种师道见皇帝犹疑,出列沉声道:“陛下,若向虏人称侄,我汉家骨气何在?若将河北四地割给金人,北方大门顿开,再可抵金人之关。臣请陛下万万慎重!”
李邦彦连声冷笑,“种相所言有理,但帝京城破,君上不复,又何得骨气、江山?”
种师道灰眉下目光沉毅,“金军兵力不占优势,只需我等上下决意一战,京城必可坚守!”
殿下群臣喧闹不休。赵桓被闹得心烦,脑中闪过颜妃和卫希颜的鄙夷不屑冷笑,右手顿然攥紧,赫赫一声低笑,“我天朝之帝,尊虏人为伯父,我还有何颜面!”右掌拍在御案上,赵桓抬头,目光充血,“战便战,不过一死!”霍然起身,咬牙道,“谁敢再劝朕,立斩!”
众主和大臣噤然失声。
退朝后,赵桓召入种师道、种师中、张叔夜、胡直孺等主战官员,严命死战。众将大受鼓舞,回营广宣皇帝旨意,士气重振。
二月二十二日,金军得知宋廷拒绝议和条件,兴兵攻城,双方激战各有死伤。
战后,完颜宗翰复派使者和议,赵桓坚拒一、四条款;金军再攻城,又战;不日,又派使者和谈。于是宋金双方便在一边和谈的情况下一边进行攻防大战。
宋军士气渐渐消颓,城楼上战得血肉横飞,城池后却谈和议得热烈,究竟是战还是和?守城军心在宋廷举棋不定的迟疑中渐渐颓败下去。
二月二十九日,宋金和谈几经纠扯,金人做出退步,取消条款一,条款四变为仅割让太原。李邦彦、张邦昌等大喜,力劝皇帝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赵桓在金人这番谈判拉锯战中几被累得神经衰弱,李邦彦又一句重击,“陛下,太上身在江南,京城若不保,恐立新皇。”
赵桓心中一凛,疲弱内心再也支撑不住,召入种师道问策,言下已流露出议和之意。
种师道不由暗叹,若上下一心坚守城池,金军最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