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大喜,立时接着方才未完的计议继续讨论细节,以便及早实施。
*********
过了七八日,兵改方略试行细则初步议定。此时,张元幹奉旨承送的绢帛御酒等朝廷封赏之物也运抵洛阳,帅府犒赏文告一出,三军顿时为之欢腾。
随张元幹同抵洛阳的还有二万从荆湖路、江南路、两浙路等地招募训练的新兵,将与洛阳部分驻军进行换防。
此时驻防洛阳城的宋军统共四万,其中一万余兵将是从真定府突围而出的吴韩旧部,另外三万是种瑜调的江淮军。鉴于吴韩旧部禁军皆属河东河北或京西京南户籍,与金军作战自是奋勇当先,但若与北廷军相战或许便有顾虑,不得不防。
卫希颜与名可秀计议后,枢府遂出敕令,调二万江南新军北上换防一万真定军旧部。
敕令的调军理由自然冠冕堂皇、无懈可击,但吴韩二人心思缜密,岂会料不到其中真实缘由?卫希颜遂不避讳,直言相道,以免生出隔阂。
其实宋朝自开国后,为防武将作乱,历来有抽兵换将的做法,吴阶三人早已做好心理准备。卫希颜不调主将,而以二万江南新军换一万真定旧军,已是出乎三人意料之外,自是毫无异议。
但两万新军如何与留守洛阳的三万江淮军融合,是一个严重问题,更何况是未历战场的新兵,尽管募兵后已经过两月训练,但远远不够,新旧两军磨合尚需时日。
除了这个问题外,宋朝军队更面临一个严峻问题——没有为国作战的理念!
这缘于宋朝的军队体制。
宋代之前大多数朝代并没有广泛采用募兵制,而是征兵制,戍边时士卒都要自备武器和装备,就如《木兰辞》所写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到宋朝采用募兵制后,士兵成了领军饷的职业军人,所以很多人参军是为了混口饭吃;朝廷在每逢灾年时,又会招募流民为兵,皇帝和大臣们认为募兵就是给百姓一口饭吃,不叫他们作乱。
在这种理念贯通下,宋军便成了为口饭吃而战,没有强烈的国家守土概念,更没有军人的责任和荣誉感,加之朝政腐败,军队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