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走时,沈元、高宣等人依依不舍,恨不能将卫大宗师的脑子剖开,将里面的东西全部倾倒出来。
卫希颜回到临安已是十一月,江南的天气北风劲摧、寒霜结庭。
京城大街上却依然人来熙往、喧嚷繁华,似乎寒冷的天气并未影响京城的商流物通。酒楼茶肆热闹如故,酒客茶客们围聚在一起热议沸腾的均是十二月将举行的武举。
武举从宋仁宗时开设,在唐朝武举的基础上,规定不仅要考弓马,更要考军事策略,后又设立武学,意图通过武举选拔文武全才,再经武学培养出儒将,与唐代武举相比无疑理念上更先进。
但是,由于宋朝自开国初便实行“崇文抑武”和“以文制武”、“将从中御”的统兵体制,造成武进士的地位远不如文进士,历代武举参考和录取的人数均少,甚至出现武进士不愿从军的情况,武学也因入学人员少,办一阵又废一阵,颇经坎坷。
这样的武举自然难以引起大宋人的关注,但卫希颜在兵改方案中提出的武举和武学改革,却引起了热议之潮。
十月十五,朝廷向各州颁发武举文告,着令在本州报名、京师考试。
这时,卫希颜以大宋军律的形式已确立了“帝国国防军”的称号,并赋予“帝国军人”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又由一系列敕令和措施重树军人的地位。军队的改革轰轰烈烈拉开,呈现出一片蓬勃向上的气势。
军队遂成宋人目光关注的焦点!加之靖康变激发出宋人前所未有的知耻奋进之心,大江之南的婉约词一改而变为慷慨激昂,南廷的从武之风便如江潮般涌动起来。
武举在此时举行,自然引发民间热议。
“听说这次武举的主考是国师卫相大人!”
“如中了武进士,岂不成了国师门下?!”
“听说这次的武举考试与以前大不相同。”
“如何不同法?”没有看文告的人便急急问道。
“以前武举先考弓马,再试策问。这一期的武举分出了‘绝伦’和‘谋略’两科,前者以弓马武技为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