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建炎二年二月初一日,南廷武学在潭州正式开学。
武学矗立在湘江之畔,占地三百余亩,整体的建筑色调以红、黄二色为主,红色象征鲜血,黄色象征国土,隐寓军人以鲜血捍卫国土。
整座校舍秉承卫希颜的构思,讲堂、斋舍均建为砖瓦结构的双层木楼,形如“日”字,没有繁复的雕饰和秀致的婉约,风格简洁明快,布局如军营,整齐肃然。
潭州知州刘一止应邀出席武学的开学典礼,他仅带了一名州衙的长随,策马沿江畔疾行,还未近得大门,就已被矗立在武学正门外的高大彩门吸引。
彩门通砌铁灰色的琉璃砖,形如铁铸,沉浑坚硬。两道彩门的门柱顶端左为双刃战斧,斧柄上刻字“华”,右为方天画戟,戟尖镌刻“夏”。
刘一止驰近,看清后不由吟道:“《尚书》曰:‘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亦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故我中原为‘华夏!’”
那长随眨巴了下眼睛听得似懂非懂,但知州大人口中的“中国”二字却是听得清晰,立即殷勤应道:“大人,这斧和戟的背面也刻了两字,斧背为‘中’,戟背为‘国’,合起来恰是大人所说的‘中国’!”
刘一止微微一怔,随即捋须点头,“我中国以服仪典美为华,以文明兴盛为夏,华夏中国、中国华夏,岂是党项女真等蛮邦可比!这四字喻义深远,刻得好!”他一连道了几声好字,语气中有着江南士大夫特有的清高矜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