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侍郎周紫芝对此极为自得。
但这般盛况,却引发了儒林更深的忧虑和更强的反对声浪。
给事中胡安国再度上表,道:“朝廷取士,士农工商杂糅,将恐道德治下,君子之政远矣!”
范冲、朱震联袂频繁入宫进谏,以致赵构一听得内侍通传“范、朱二人觐见”,就有些头痛想躲开。
三月十五、十六,杨时、罗从彦先后在《福建日报》发表文章,指责朝廷滥开杂学、允商籍技户同列科考,对官场的贪腐积弊如火上浇油,更将积重难返,云云……
这是儒学大家首次通过报纸公开反对朝廷的制举改革。这可私底下的信件劝谏和朝堂上的争议不同,影响面更广更巨。
十五日夜,宋之意急急入枫阁,名可秀却笑道:“杨龟山和罗豫章的文章,各州都要转载。这火,烧得越旺越好!”
宋之意皱眉,“宗主,这两位对儒林的影响非同小可……属下担心,广为传扬开去,恐会掀起一股巨大的反对风浪。”
“风浪再大,也掀不翻大船。”
名可秀淡淡一笑,“你道那些豪商们是吃素的么?尤其是海商,个个都是风里来浪里去跟天争出来的胆子!老天爷既然落下一张大饼,这些人岂能甘心被人夺走?”
“咱们坐着看戏便是!”
作者有话要说:
因科举的改革涉及到思想的变革、教育的变革和官吏体系的变革,所以青西着墨的相对多一些,不敢几笔带过。
备注说明:
1、一赐乐业人:即流入东方的犹太人。
关于犹太人何时到中国,历史学家考证后有四种说法:一种是周朝来华说,一种说法是汉朝入中国,一种说法是唐朝入中国,一种说法是宋朝入中国。但不管哪种说法,宋朝时已有了犹太人,被称为一赐乐业人。
关于犹太人的叫法,是6世纪才有。至于在中国传开,大概是17世纪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华后带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