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春秋只看到了天下受命于王,就以为哦得道,但却没有看到王受命于天!
所以从天字就能明白,《春秋》为端本澄源之书也,所以告天下万世之为人君父者也。”
林泰来说:“圣人笔削《春秋》之时,诸侯乱政,天子失御,君臣关系紊乱,天下为无道。
故圣人以《春秋》匡正世人,震慑乱臣贼子,希冀拨乱反正,复三代先王之治,才是圣人根本之意也。
开篇首句就是一个王字,还不能说明问题?”
顾宪成说:“你说的都对,完全没错,但是不完整。
我方才也强调过,你只体悟到了一半。
在首篇的你所关注的王字后面,很快又在无礼之事中出现了天字。
这正可以说明,天下是有道还是无道,除了臣下作乱,还有天子能否率承天命这个因素!
首先要有二者相加之意识,才能去参悟完整的春秋大义!”
经过思想火的碰撞,顾宪成顿时感到思路如泉涌,一发不可收拾。
感受到了学术顿悟的快乐,他的情绪也越来越高昂。
情不自禁的转身朝着月台下方读书人们,高声道:
“臣子篡弑僭政,为无道之象,算不得根本!
因此论《春秋》,必须同时要寻及君王之本。
圣人的春秋大义,除了对臣下行为匡正,还有对天子的道义规讽!
由臣子而天子,由天子而天命,这才是春秋意旨之全局!”
李三才也兴奋的叫道:“顾君高见!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备,方能成就一部《春秋》!
天下之大源在于王,而王之大源在于天!
首篇两字相加即可明义,真乃春秋大旨也!今日耳闻如此妙解,真不虚此行!”
人群响起了一些欢呼声,显然是被顾宪林的解经倾倒了。
还有人跟着李三才喊起来:“天下之大源在于王,而王之大源在于天!”
顾宪成十分享受这种欢呼声,还有那一个个崇拜的眼神。
感觉又回来了,这才是讲学的该有的样子!这趟国子监来对了!
正当顾宪成打算闭上眼,用心去感受增加的声望时,忽然视野里出现了一支可恶的扫帚,对着他晃了晃。
扫帚的主人林泰来似笑非笑的说:“顾先生突然兴奋什么?辩经尚未结束,你就突然转身,莫非你也想逃跑吗?”
刚才顾宪成强加过来的话,他基本上照搬着还给了顾宪成。
顾宪成指着月台下的读书人,答话说:“辩经到底有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