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于是林大官人也不劝了:“我敢断定,如果像阁下这样张扬激进的行事,开垦水田之事必然失败。”
一夜无话,林泰来一行人次日便往京城出发,抵达这趟旅程的终点。
秦淮海指的是宋代文学大佬秦少游,此人就是高邮人。
但是时间实在有限,先前又在扬州城耽误了不少工夫,已经没有时间再运河沿途打拼文学事业了。
有人说:“我从北边来,路过淮安府时,看到多了不少官差在水道上巡逻,不知是出了什么事情。”
那些秘密寻找“身穿儒衫雄壮大汉”的河道官差,见状也只能目送。
于是林泰来只好带着手下伙计们,上岸去吃饭,如今手头银钱宽裕,林泰来自然不会亏待了自己。
林泰来趁机又说:“如果徐大人不信,就与在下打个赌。”
城门口就这么大,除非是前呼后拥、有人开道的大佬,不然谁都得随着人群进城。
但如今名人见得多了,已经不再能引发林大官人心里的波澜了。
以林大官人的身份,只能被安排到了最差的倒座房。
就算会失败,那坚持个三五年也没问题吧?哪能明年就直接失败?看不起谁呢?
说实话,能在北方大量开垦水田,肯定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曲艺里非常经典的《徐九经升官记》里的主角徐九经,原型就是徐九思。
这里作为进京枢纽,往来的人物实在太多了,驿站条件也就那样,几伙人凑合着住在一个院落也是常有的事情。
都很浅显易懂,稍微认识字的都能看明白。
但徐贞明并不听劝,反驳说:“瞻前顾后,畏手畏脚,是成不了事的。”
林泰来在屋门口站着,左护法张文从外面买东西回来后,对林泰来叫道:“坐馆!我方才在外面听到了今科状元的消息,你可知道是谁?”
所以我才会说,有些事情可做不可说,越不引人注意越好。”
林泰来便又劝道:“比如,可省江南漕运之半这话,不要先说出来,太过于张扬了。”
还没有远离城门洞口,忽然背后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然后还伴随着呼号尖叫的声音。
然后又看到一个穿着长衫的雄壮大汉,从岸边的水驿里走出来。
林泰来听到对方去办理在京东开垦水田的差事,心头一动,故意问道:“北地也能种植水田?”
随即在七八个唢呐手的鼓吹下,林泰来的大座船缓缓向北驶去。
但是,并不是所有利国利民的事情就一定能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