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岳齐就明白了,反对的势力。一旦建立军校,意味着传统的勋贵带兵模式的终结,在看眼下不过是改革京营,就已经遭到各种风言风语的诽谤,此前建军校的阻力会更大。
“贾大人的意思,现在时机成熟了?为何自己不去上奏?”
对此,贾琏笑道:“军事能力,岳大人在我之上,更何况您是兵部尚书,名正言顺。”
岳齐停顿了一下:“行吧,贾大人去吧。”
贾琏抱手告辞,匆匆出了兵部,快马加鞭的往通州而去。
军改的事情,贾琏根本不会掺和进去,太犯忌讳了。当初带着神机营初见成效时,就被拆分了一次,这次不拆分,实在是皇帝手里没有拿的出手的战斗力。贾琏担心如果对军改过于上心,会招致皇帝的猜忌。皇帝这种生物,再怎么高估都不为过。永远不会绝对相信任何一个人的皇帝,一旦你有点事情做过了,过去的多少好处,都会变成别有用心的表演。
贾琏也没想过扯旗造反,加之年龄摆在这的,一点都不用着急,耐心点就是了。
张庭恩的官场出现在视线中时,码头上守候的下人飞也似的来报。众人纷纷起身往前走,站在码头上等着。
从看见官船到停靠码头,还有大概半个小时的样子,众人也没有了之前表演斗嘴的兴致,安静的看着慢慢靠岸的官船。
张庭恩没有在舱内等着,而是先一步站在夹板上,待看见众官员时,主动的拱手致意。
码头上群官纷纷抱手回礼,待船停稳了,夏守忠抢上一步,伸手来扶,口中笑道:“张相,当心脚下。”
“谢过夏公!”张庭恩也知道,去了一趟四川回来的夏守忠,水涨船高了。不但管着龙禁尉北衙,还在央行做监督,这本是李元的差遣。
“您客气,圣人昨个就在念叨,说张相今天该到了。”夏守忠真不是讨好张庭恩,他就是奉旨行事,只不过习惯的为皇帝涂脂抹粉。
张庭恩冲皇宫一抱手:“君恩难报,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林如海带着众人上前来逐一行礼拜见,张庭恩一一回礼寒暄,至宁克时,张庭恩特意问一句;“财政状况如何?”
宁克露出严肃的表情:“回张相,去年诸事不断,国库入不敷出,陛下出内帑五百万两,才算将将支应过去。”
张庭恩不是针对宁克,而是针对现状,忍不住叹息道:“让陛下出内帑资国用,臣之罪也。”
宁克的表情有点难堪,但也只能忍着,就算知道张庭恩不是特指他,还是会心里不舒服。
其他阁臣也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