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可见圣上在此事上的谨慎。当年方白衣在的时候,就提过立储的事情,被陛下回绝了。孔照在时,从不提此事。如今这个话题,在朝中非常的敏感,没人敢轻易去碰。如果二殿下真的去了两江,有人提立储,你说该如何看待?”
贾琏明白林如海的意思了,他还是个传统文人的思维,内心是倾向于早立储君,这样麻烦最少。
在这个问题上,贾琏是绝对不会对任何人把所有底细都交代的,林如海在立储问题上肯定是没倾向的,但他又主张尽早立储,只不过担心皇帝不满。储君的问题,太过敏感了。林如海想碰,贾琏必须坚决阻拦。
“万万不可,上奏反对将二殿下派往两江,倒是没太大的问题。陛下的亲儿子,哪有不心疼的?至于立储之事,陛下自有决断。古往今来,做臣子的掺和到储君之争中,没几个有好下场的。”
林如海听罢,沉吟片刻才道:“你要不要上奏?”
贾琏歪歪嘴:“谁都能上奏,唯独我与张师不能。”
一句话给林如海说的有点尴尬,他当然领会了贾琏的意思,张庭恩和贾琏属于额头上刻了“当今”字样的臣子,陛下春秋鼎盛,你提储君?
闹呢?
换成平庸之主,倒也没太大的事情,承辉帝这种皇帝,他心里有定见,你去影响他,还是在储君的事情上?
贾琏这番话算是勉强应付林如海,真实的想法,贾琏判断承辉帝迟迟不立储的根本原因,还是没拿定主意,到底是立长还是立贤。
如果是立长,那不用想了,肯定是李元。可是大周开国至今,太祖那会,太子是嫡长子,太上皇那会,太子也是嫡长子。
皇帝会不会觉得,本朝就不合适立储呢?
贾琏觉得吧,承辉帝有心理阴影,干脆就先不立储了,等等再看。
在这个玄学很有市场的年代,凡事还是稳一手比较好。
“行吧,就上奏反对将二殿下派往两江,左右是要找个老师,内阁那么多人,哪个不行?”林如海非常果断的决定了。
完成了交流和通气后,贾琏不敢久留,赶紧起身告辞。
黛玉亲自送到门口时,突然问一句:“琏哥不想多看看妹妹么?”
贾琏叹息一声,站住回头,劝了一句:“你这是何苦!”
黛玉没说话,低头道:“哥哥走好!”
贾琏颇为不忍,迟疑了一番才道:“对自己好点!”
有的事情,真不能干,至少贾琏不能干。
次日朝会,贾琏不得不起个大早,本朝还算是比较良心的,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