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个干活挣钱的地方。
这个工程不是简单的硬化路面,同时还要疏通下水道,重建排水系统。
怎么说呢,京城这个地理环境决定了,一旦下暴雨,没有不内涝的。搞一下,可以更好的应付困难。至少正常情况下,内涝不会太严重。
搞工程,别的工部自然也是行的,问题是,现在工部还真就不行了,因为没水泥啊。皇帝也偏心,直接将工程给了研发司。
研发司只能扩充施工队的规模,加之新建的工厂需要招工,等年中完成了新一轮的扩张,算上工程队,研发司的人数近十万了。
这真是一个庞然大物了,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贾琏还在各个部门设立了安保队伍,虽然没有装备火器,但都是按照军队那套搞的。人数不多,只有千余人,但日常训练一直在做,关键时刻拉出来就是一千人马。
搞工厂需要组织,搞工程也需要组织,工业化的特点之一,就是把人组织起来。
人没组织的时候,就是一盘散沙,一旦有了组织,可能下一刻发了武器,就是军队。
日常视察了工地之后,回到城里,贾琏摸到了内阁,找到了张庭恩。
“有事快说,我忙的很!”张庭恩看见贾琏,真是一点都不客气的。贾琏没事的时候,绝对不会到办公室来找他。
“那学生就直说了,研发司的级别太低了,您在内阁会议上,提一嘴。”贾琏开门见山的说明来意。张庭恩听了停下手里的活,看着他道:“详细说说。”
贾琏这边有书面报告,递给张庭恩。
不料张庭恩道:“放下,你直接说,先了解个大概,回头为师再慢慢看。”
贾琏只好从工坊说起,现有工坊,刨除原来的军工厂,新增了玻璃、水泥、煤球、羊毛纺织、酱油厂,还有工程队的规模,翻了四倍了,现在还在扩大之中。不算临时工,正式的工人都有五万,算上临时工,奔着十万去了。别的不说,铁路工地上,每天都有四万人在干活,城里的工程,每天至少三千人在干活,到处都在忙活。
只能说,现在的很多工程只能堆人力,尤其是土石方这类的活,需要的人力更集中。
“我计划,每个厂的负责人,至少是个从五品。原来的研发司学生为首,在研发司的职务级别,也就是个五品郎中。如今很明显不合适了,人太多了。至少要提到正四品,这样下面的人干活才有奔头。”
听完贾琏的话,张庭恩头疼的揉眉心,叹息道:“你知道不知道,从去年到现在,你从各个衙门挖走了至少三十个干活的人。吏部那边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