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看到了会有所感触,有的人看到了,假装看不到。
宗人学堂一旦加入了贾氏实学的内容,并昭告天下之后,整个教育体系都会遭到天下人的质疑。
翰林们的集体回答如下:臣等不敢抗命,然则事关天道、国本,臣等不敢从命。
这是面上的说法,本质还是一个教育体系的解释权。
儒家是怎么战胜诸子百家的?法家那么牛逼,都得改头换面藏起来。历代皇帝玩的都是儒皮法骨,有皇帝敢说出来么?
儒家能胜出的主要原因,就是儒家更愿意搞教育,把持了教育之后,其他各家学说,很自然的就断了继承。加之皇帝也确实需要儒家学说的一些东西,作为一个最大公约数。发展到后来,儒家已经不是单纯地一家学说,而是深入到整个国家的每一根毛细血管里的思想。
什么天道,国本,都是障眼法,真正的用意还是上车之后,车门焊死。你仔细想想,车门焊死了两千年,想要开一条缝隙,该有多难。
只能说,这一锄头下来,奔着地基去的,这谁受得了呢?
更无奈的是,贾琏从来不说什么新学科的话,总是打着儒学的旗帜,这是格物致知衍生出来的。儒家学说的理学也好,心学也罢,都是缝合怪。只不过呢,这些学说缝合的比较自圆其说。
还有就是一个时机的问题,此前的《尚书》证伪事件,余波犹在,整个国家的读书人,都被狠狠的震撼了一下。
只能说贾琏的投石问路,成就了这次浑水摸鱼。
裘世安在翰林院碰了一鼻子灰回来,带回的答案把承辉帝气笑了。
次日,承辉帝召开内阁会议,把此事搬到了台面上。
“翰林院集体抗旨,依法该如何惩处?”承辉帝开口就是抗旨的定性,内阁大臣们全都沉默了数息。
“陛下,息怒!”郭衍站出来劝说,宁克也跟着站起来,潘季驯犹豫了一下,也跟着站起来了。
林如海倒是想跟着站起来,扫到张庭恩不动如山的表情时,微微抬起的屁股又坐了回去。
承辉帝面无表情的扫了一遍群臣后,淡淡道:“平日里口口声声,天子口含天宪,抗旨乃大逆不道,此刻又要朕息怒,道理全在读书人的嘴里。朕乃天子,说话算不算数,朕说了不算,得你们这些读书人说了算。”
一番话说完,郭衍、宁克颤抖如筛糠,潘季驯也有点站不稳,干脆跪下,双手摘下帽子:“臣有罪!”
郭衍、宁克赶紧跟上。
这一下林如海和张庭恩也都坐不住了,一起站了起来,张庭恩道:“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