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铁了心要跟沙俄开战?
书信在南北之间来往,飞剪船一个月一个来回,交流的还算比较快的,还不用担心八百里加急跑死马。
收到京城通报的贾琏,心里对于这次谈判结果并不乐观。以沙俄的秉性,最多能谈出一个实际控制线的条件。问题是,西宁王的军队,不是大周帝国的军队,属于他的私兵。这就很难保证他为了大周帝国的利益与沙俄死磕到底。
很有可能一边向国内叫苦,不断地要援助,一边与沙俄那边暗通款曲,搞默契战争。
至于战报嘛,那不是随便写的么?而且以大周的实际情况,对西宁王的原著,那也不是没底线的。
李清在向皇帝汇报的时候,也提到了这个可能性。并强调,与沙俄的合约,能否得到执行,不要指望对方会遵守,而是要想方设法的帮助奥斯曼帝国,拖住沙俄的力量。
承辉帝看看地图就知道了,沙俄的触手都接近北海(贝加尔湖),李逆的人马,在湖西边与沙俄零星武装有过交火。因为知道不会得到援助,李逆提出了加大贸易力度,他需要大量的茶叶和铁器。不过李逆拿不出什么交易的筹码,只能大量使用黄金和羊毛交易。长此以往,李逆的力量肯定会越来越弱的。这也是承辉帝担心的地方之一。
别管他是不是叛贼,他现在是朝廷承认的漠北王。必须在贸易上给予足够的优待,才能保证长久的立足。
现在的草原部落,已经没有南下的信心了,真的是被打怕了。羊毛贸易之后,漠南草原基本没有太大的威胁了。
承辉帝交代李清,不要着急,慢慢谈就是了。
李清真的就是不着急了,慢慢谈,熬耐心。
进入十月,天气凉爽了许多,贾琏启动了前往南洋的巡视。此番出巡,特意带上了两个迟迟没机会下手的舞姬,还有鸳鸯和袭人。
为啥没带三姐、晴雯和司琪呢?三姐是因为总算有音信了,必须留下,当然了,京城里也有好消息,二姐在贾琏走后一个月就断了天葵,找大夫看过之后是喜脉。主屋那边,王熙凤倒是没消息,平儿和桂香倒是有了动静。
想到今后那么多孩子,贾琏头皮也有点发麻,能不能养活真不是事,问题是这些孩子很难每个都照顾到。
但是作为贾母,则欢天喜地,多子多孙才是福气。甚至还表示,贾家的男丁,还是太少了。至少东府那边人丁不旺。
贾琏没有绕行大员,直接奔着雅加达就去了。顺便还给李元送来了三千移民。
说起这些移民是怎么来的,还真是有说法,上半年贾琏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