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杨秉政之后,又经历了土木之乱,内阁势力越来越大,被称为‘仁宣之国’,但王权却是被限制得死死的,特别是后来,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就算是我,也不可能一呼百应!”
朱檀很少有机会和朱佑樘讨论朝政,但他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他之前甚至不是一县之长,最多也就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所以他的视野并不开阔。于是,他将自己所知道的,都说了一遍,将自己所知道的,都说给了朱佑樘听。
朱佑樘也是知道一些事情的,他掌管着东西两个部门,而不是朝中的人,所以,他的消息来源,也是相当的灵通。
不过,也有一些朱佑樘不清楚的地方,就像朱檀曾经猜测过,这一次科场科的案子,和戚邵喜有关,就连邵太妃也参与了进来。
朱檀虽承认自己是个无稽之人,而朱佑樘却以为有洞无风。
从他对京营的清理,对勋贵们的打击来看,文臣们表面上看起来很平静,可暗地里,却是风起云涌。
朱佑樘并没有和朱檀详细的解释,他心中的痛苦。
朱佑樘对宦官李广的信任,在李广的欺骗下,终于觉醒,重新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可是当他回过头来时,却发现弘治初年所营造的良好局势,已经开始出现了分崩离析的迹象。
不仅是勋贵外戚不好控制,就连朝堂上的大臣们,似乎也在互相勾结,稍有风吹草动,就连他这个皇帝,也觉得很麻烦,很难对付。
“妹夫,我们现在要做什么?”
朱檀的眼光不是很长远,但朱佑樘乃是中兴的重要帝王,做了十几年的帝王,自然不会像他这样一个刚刚从异世界过来的人要好得多。
“拖延时间!午门之战,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程敏政,总会有人出面,等这件事情过去了,事情就会过去了。”
朱佑樘的话,明显是小看了程敏政的实力和决断。
这一日,朝堂上讨论的热火朝天,读书人们也是议论纷纷,看样子,这件事是不能等风头过去了。
当然,也有人帮着程敏政,比如吴宽,他跟唐伯虎是一个村子的,所以他很同情唐伯虎。
上疏上说,唐伯虎去过程敏政的府上,被人眼红,污蔑了一番,实在不该如此。
再加上主考官王鏊,他也说过,唐寅、徐经都是口无遮拦,爱吹牛逼,但都没有做过大的错事。
然而,他们所说的,却都是关于科场罪的事情,并没有说出其中的原因,因此,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楚天有些担心,他看到了大舅子的尴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