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说。
朱檀淡淡道:“儿臣以为,科举考试当增设考试科目!如数术、杂学、军事、法学、医学!
并根据考试成绩授予官职,地位等同于考四书五经之人!
由此,可选拔出精通实务的人才,这对国家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他们同样是国之栋梁,若是只将人才选拔限制在读四书五经的人中,恐有沧海遗珠之憾!”
宋讷听到这里,皱眉不已。
只是他养气的功夫极深,做不出打断别人说话的事情来,只能继续听着。
朱檀继续道:“儿臣以为,如果科举考试仅仅以四书五经为考试内容,乃是大误!
此法将导致读书人思想僵化,只重形式而忽视实用,从而使得未来的官员们文而不实,治而不效!
孔孟之道,虽有其价值,但如今时代已变,若还固守旧制,不思进取,必将成为桎梏!
古之学者,广其识于六艺,今之学者,岂可囿于经史之学?
只有视时代之需求,变革旧制,方能使我大明永续昌盛!”
说到这里。
朱元璋听的倒是明白。
甚至还深有同感!
毕竟,洪武四年选上来那批进士,成色就不怎么样。
最终让朱元璋取消了科举。
如今,重新启用科举。
也只是因为官员被杀、贬、流放太多了。
再不补充新鲜的,不够用了。
而察举制选上来的官,也开始出现不堪其用的情况。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根据官员推举,选上来四辅官,如儒士王本、杜佑等共六人。
但朱元璋发现他们做点文笔小吏的事情尚可。
但对实务一塌糊涂。
只会夸夸其谈。
这才很快将他们辞退,通通放归故里。
无奈之下。
朱元璋这才又重新捡起了科举考试这个工具,想着重新招募一批人才。
但现在,依然出现了老问题。
那就是老朱没读过书!
并不知道以前的科举考试是什么样的。
读书人说如何,便是如何了!
由多项考试科目,变成了如今这样。
唯四书五经至上!
当然,效果其实是好的。
毕竟,这样禁锢住所有人的思想。
大家都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那一套当作了人生信条,减少了造反的可能性。
但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
即便是后来设立了观政制度,让考中的进士们考察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