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忍不住在心中质疑!
不会吧?
按照史书记载,当年郭桓案振动全国,牵连极广!
不但将六部的贪官污吏一扫而空,地方三司,乃至州府县衙,也是为之一空!
简直凶残到了极点!
而朱元璋当时的逻辑也极为简单。
郭桓能在全国勾结那么多官员贪污腐败,那就一直追查下去!
只要有罪就要拿下!
该杀的杀,该免的免,该抄家的抄家!
同时,老朱的逻辑也是十分强大的。
你郭桓不是伙同地方官员盗卖粮库粮食么?
那好!
卖给谁了,继续追下去!
谁敢买,也是一样被抄家下狱甚至砍头的下场!
最终,从官到民,全国上下,无数富户也惨遭连累。
如果这件事情办案十分精准,将恶人都惩治了也就罢了。
可实际上,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怎么可能做到精准无误?
反而是受牵连的无辜者居多!
无论官员还是富户,应该都是如此。
最终,甚至惹得举国哗然,最终逼得朱元璋,甚至不得不将案件的主审官吴庸斩首,以平息众人怒火!
朱檀毫不怀疑,这场大案兴起的时候,会在全国造成怎样的动荡局面。
而这,也让朱檀心中总感觉,这场反贪追赃的扩大化,是有人有意为之!
而其目的,正是为了搞乱大明朝廷!
一开始。
朱檀以为,就是这个吴庸其心可诛。
所以最终,朱元璋也诛杀了他。
但现在,朱檀脑中的线索,反而将幕后黑手指向了吴清臣!
甚至朱檀几乎可以肯定,郭桓案的背后,一定有吴清臣操纵!
吴庸搞不好,就是他的提线木偶。
逻辑也不难推断,老朱想要将吴清臣卸磨杀驴。
这吴清臣一为自保,二为复仇。
自然要反击。
一个能让朱元璋如此忌惮的商人,想必布局也是十分可怕的。
没看那些傻乎乎摆在明面上的晋商,都能在朝中拉出十几位官员弹劾自己。
吴清臣这种积年老硬币,只能布局更加深远,势力更加庞大!
如果吴清臣是幕后主使的话,那当时被处死的案件主审官吴庸,乃至于相关的办案人员一定是有嫌疑的。
朱檀想到这里,心中已经有了打算。
掌握主动权,盯紧相关办案者,最终揪出幕后主使,将这罪大恶极的吴清臣明正典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