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无往不利!
终于有人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
哪怕是心高气傲如解缙,也不得不叹口气。
“如此文章,中个会元,似乎.也不冤!”
直到此时。
“这第二名的字体、文体怎么跟会元的如此相似?”
有人感慨一声。
徐增寿的开篇为“昔孔子游于泗水之畔,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吾思君子之德,非独知书达礼,更在于润物无声之中,显其大雅于世。故论君子之德,当从其内涵与外化两维抒之。”
虽然口中满是不屑。
很多人都忍不住发出惊讶的声音!
“嘶——!这恒中书院,简直就是天底下最精通科举考试的地方啊!”
原本想要聚在一起闹事的举人们终于决定散去了。
黄子澄、练子宁等人看见如此文章,也不得不服气!
大家都是读书人,文人相轻惯了,但有些东西向来都是一眼看去便能高下立判的。
“什么好字,不过是工整了些罢了!毫无灵气!只是想不到,这徐增寿如此粗糙的汉子,写出来的字竟如此方正!”
黄子澄轻哼一声,道:“投机取巧,分明就是投机取巧!刻意讨好考官罢了,只不过,读书人最终还是要靠文章取胜的!”
无论在什么时候,国家的选材考试都会选择最沉稳大气的文章!
随着会试的结束,殿试也在随后很快开始。
此次会试的题目是“君子之德”。
此时徐增寿的文章便是如此!
解缙冷哼一声。
自己的文章明显比人家差了一大截,又有什么资格继续闹事?
虽然还有很多人不服,毕竟他们的文采还是比这些恒中书院的人好很多的。
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输了。
“这徐增寿倒是写得一手好字!”
随手就点了徐增寿的状元。
毕竟从文采,见识,学问上,徐增寿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更何况他的父亲还是自己的老兄弟徐达。
点了他的状元也算实至名归。
对于榜眼,朱元璋则有了一些别的考量,最终他选择了自己极为欣赏,又才华横溢,年仅十六岁的解缙!
探则选择了蓝玉的二儿子蓝彬。
以他的水平做个探也并不算有失公允。
至此,洪武十八年的科举考试正式结束!
紫禁城。
奉天殿。
大明科举考试结束的第一天。
此时满朝文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