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华夏汉人陷于前所未有的大危机中!
儿臣读过史书,元庭的时候,出现了很多汉人为了寻求蒙古人的重用而取蒙古人名字的情况!诸如李察罕,张帖木儿不花,赵脱脱,宋也先等等!
如果咱们汉人再不重建华夏,几百年后,只怕汉人的脊梁都要被打断了!
是父皇建立大明,再造华夏,重建了汉人的信心!重新接上了中华脊梁!如此大的功绩,便是比肩秦皇汉武也无不可!此为第二功!”
朱元璋听到这里,整个人仿佛吃了人参果一般,全身四万八千个,毛孔都透着两个字,舒坦!
他是皇帝,想听到阿谀奉承很容易,但那种虚情假意的赞誉,朱元璋是不屑于理会的。
但朱檀所说的这些话,在情在理,发乎于心,又处处都说到了点子上,让朱元璋大有知音之感!
听到这里,朱元璋已是满脸笑容。
朱檀继续道:“父皇的第三大功绩,就是能在南征北战,统一天下的同时,还能发展生产,照顾民生,百姓由此安居乐业!虽然儿臣以为,如今的百姓生活算不得多好,但父皇能在扫清漠北的同时还能开创洪武盛世,已是天底下最难得的全才皇帝!”
朱元璋听到这里,已是哈哈大笑。
“好好好!咱打天下打了一辈子,没想到最懂咱的,反而是自己的儿子!”
一时间朱元璋心情大好。
不过他还是看向朱檀,问道:“你不要顾左右而言他,咱问你的是,你改革科举制度,改革募兵制度,在鲁王藩清丈土地,推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这些事情无论哪一件,做起来都是困难重重,反对者尤其多。你大概还不知道吧?
咱已经为你挡下了无数的弹劾!很多人甚至不惜以性命担保,你所做之事就是在祸国殃民!
若非咱压下了这些奏章,你这鲁王藩只怕早就被削了。”
说着朱元璋看向朱檀,皱眉道:“咱知道,你做的这些事情真正得罪的就是那些官绅,改革科举制度,能为我大明引来源头活水,进而让那些官绅无法一手遮天。
改革募兵制度,让咱真真正正看到了一支强军该有的风范,但同时那些靠着军屯升官发财,喝兵血的赃官也就断了生计来路!
重新清丈土地,让那些官绅不得不像百姓一样当差纳粮,富的是朝廷,损害的是地方豪强的利益!
老十,咱看不懂你的点就在这里!
既然你不想做皇帝,也不想做太子,为何要如此呕心沥血,不惜与天下为敌?”
朱檀看向朱元璋,缓缓道:“因为儿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