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分摊风险。
接下来的三天,朱棣带着北平都司的兵马登船,起航出海,在近海适应风浪。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朱棣麾下的将士平均运转率达到了65%,其中更有多人吐的死去活来,生不如死。
朱棣一直强忍着,但朱檀看他的面色,估计也是难受的紧。
跨海远征哪是那么容易的,朱棣和麾下将士原本高傲的气势被打压了不少,这也是好事。
骄兵必败。
虽说有铁甲战船,本身就立于不败之地,但如果小看了那些倭寇,不能将其成建制的歼灭,那这次出征就是毫无意义的。
临出征之前的晚上,朱棣和朱檀坐在房间中,饮酒谈天。
三天的颠簸,朱棣似乎已经适应了,面色也比之前健康了不少。
此时他正靠在软椅上看向朱檀,轻声问道:“老十,出征在即,详细的情报,你该给我了吧?”
“现在拿到的情报还有些片面。”
朱檀喝了一口酒,从怀中取出早就准备好的信件,递给一旁的朱棣,同时道:“这都是信国公这几天探查来的。”
朱棣打开信件,看了几眼,眉头微皱。
“这么散?”
“倭寇本就是乌合之众,各自为政的。”朱檀轻声解释道:“如果他们能直接抢到物资,恐怕都不会在岛上建什么据点,打了秋风之后怕直接就逃回东瀛了。”
“他们现在袭扰沿海,抢了金银细软,还要想办法在咱们大明变成其他东西。”
“上好的稻谷、丝绸棉布、各类瓷器铁器之类,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
“毕竟他们那个地方穷的要死,就算有金银,也买不到这些东西。”
朱棣看完手中信件,将其放在桌上,又看向朱檀,沉声问道:“你之前说国朝有人和他们勾结,就是做这些的吧?”
朱檀点头,直言不讳的道:“倭寇这事已经成规模了,他们负责抢,然后找国朝的商贾销赃,再换成他们想要的东西,运回东瀛。”
“咱们大明的海防军可不是吃素的,若非有利可图,父皇近些年连连给东瀛下旨,雷霆暴怒,他们为何还敢以身犯险。”
倭寇这事朱棣也想了很久,朱檀所说和他的分析十分相近。
海外倭寇和北元不同。
大明立国之初,北元也曾屡次犯边,进入长城之内打秋风,但他们的目的是抢夺人口和粮草,也有削弱大明的意思。
他们进入大明境内都是有季节性的,为何叫打秋风,主要是因为秋收,人口相对集中,能抢的东西也更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