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他有些坐立不安。
商议妥当之后,徐琼与礼部侍郎沈路随意地聊起了今年的科考,而其中一个人,更是引起了楚暮的注意。
说的是明成化年间进士王华,也就是宪宗朱见深在位的时候。
王华如今已是翰林院中的一员,只对朱厚照忠心耿耿。
而最让朱檀来感兴趣的,则是王华的长子王守仁。
他记得很清楚,这位王阳明,是继朱熹之后,儒学中惟一的一位心学大师。
朱檀不懂明代的事,但正德、王阳明这些人,他却是知道的。
徐琼他们口中的王守仁,正是二十多年前首次科举,最后却在二十二岁时落榜的那一位。
时任阁揆的李东阳甚至说过,这一次不中,下一次一定能中。
王守仁二十五岁那年,第二次参加科举,还是失败了。
这一次,他的父亲王华安慰了王守仁几句,表示他下一次肯定能考上大学。
王守仁已经二十八岁,马上就要去参加这次的礼部考试了,很多人都在期待着他的表现。
楚琵琶心中一动,王守仁是一位集智慧、智慧、谋略于一身,和孔孟、朱熹齐名的人物。
这种级别的存在,可不仅仅是要注意,至少也要成为他的朋友啊!
这还只是一个大概,朱檀对王守仁平息宁王叛乱的印象最深,因为他的侄子封了他的爵位,要亲自出征宁王,而王守仁却是分分钟就能将宁王拿下。
这让一心想要成为一名演员的侄子朱厚照,再也没有了出场的机会。
朱檀的思绪迅速走远,王阳明又想起了与之同期的四位大学者,唐伯虎,点秋香。
虽说是虚构的,但毕竟是真实的。
要是能认识一下这四位大学士,随便找个地方吃饭,也算是不虚此行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