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的战斗力,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再加上蛮家那边传来的紧急消息,朱佑樘很清楚,京营是明朝最强大的一股力量,在战场上是派不上用场的。
由于明孝宗处置不当,历史上关于蒙族的归属一直没有妥善地加以处理,是引发两族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朱佑樘也不是不愿意,只是实在是没有能力。
但这里地处偏僻,瘴气极重,光是这一点,就让人头疼不已!
一名小宦官踏着小碎步走入殿中,对着执笔监戴义附耳低语了一番。
戴义上前,对着朱佑樘禀告道:“皇上,刘健觐见,是大学士兼太子太师。”
朱佑樘皱眉,午朝会上才刚见面,怎么就出事了?
朱檀这才看见一名留着短须,面目枯瘦的老者走了过来。
毫无疑问,他就是刘健,大学士,也就是刚刚从重病中恢复过来的徐溥,成为了首席大臣。
行礼之后,刘健的目光,落在了段凌天的身上,眼中闪过一抹惊讶之色。
这也难怪,这大殿里似乎发生了一场打斗,还有三个倒在地上的太监!
他向马文升行了一礼,说道:“皇上,广南西道、湖广总督陶鲁奉旨,讨伐瑶民不力,当地官员推三阻四,陶鲁奏,请求派兵包围瑶民,并将所需钱财和粮草清单都列了出来,皇上看罢。”
朱檀坐在马文生的身边,不解的问道:“马大人,什么是瑶童?是不是很能打架?”
马文生三言两语,朱檀才明白,原来“瑶僮”是壮族、侗族、瑶族的古代称呼。
刘健接着说下去,朱檀这才知道,原来是西南一带有瑶童叛乱,而他们这些同样是瑶童的官员,却是无能为力。
至于流官,则是被朝廷任命为流官,权势不大,甚至不了解酋长的底细,一旦遇到瑶民造反,唯一的下场就是逃亡。
酋长们会给我爵位,给我爵位,这样他们就容易被控制,所以他们才会听从命令,但是如果给了他们太多的命令,他们就会起变化,他们会因为父亲的功劳而受到更大的伤害。
除了受到朝廷征召的抵抗之外,由于受到了朝廷的庇护,他们也渐渐学会了如何与官方合作,他们往往会通过征收更多的赋税来壮大自己,在合适的情况下,他们会壮大自己,并且利用自己的军队,将自己的势力分割开来。
刘健说到后来,俨然成了一首歌谣。
“官好一纸,斗得千里。”
朱佑樘脸色有些难看,但这个时候,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等刘健说完,他才慢条斯理地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