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逃逸

字:
关灯 护眼
史诗逃逸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486章 诗家宗祖黄庭坚

第486章 诗家宗祖黄庭坚

“熙宁三年,黄庭坚的妻子孙兰溪不幸病逝于叶县,他写下《红蕉洞独宿》表达无尽的哀思。”

“黄庭坚参加四京学官考试,因为成绩优异,被任命为教授。”

“次年与诗人谢景初相识,并续娶其女谢介休为妻。”

“谢介休不幸于元丰二年病逝,为黄庭坚留下一女黄睦。”

“熙宁九年,当时留守北京的老太师文彦博非常赏识他,举荐他连任。”

“因而黄庭坚直到宋神宗元丰三年,才赴吏部改官任吉州太和县令。”

陆游:黄庭坚秋日怀远,这两首七律绵邈洒脱,又极具理趣。

羁旅生涯,既有生活的不便,也有思乡的辛酸。

窗外是绵绵秋雨、啾啾虫鸣,屋内是孤灯清影、寒衾薄被。

三两声芭蕉雨、八九次竹林风,夜深时分,更会勾起难眠之人的愁绪。

北宋的一位年轻才子也经历过这样的雨夜,更令其怀念远方的故人。

秋阴细细压茅堂,吟虫啾啾昨夜凉。

雨开芭蕉新闲旧,风撼筼筜宫应商。

砧声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

狐裘断缝弃墙角,岂念晏岁多繁霜。

黄庭坚,号山谷道人,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秋怀二首》创作于熙宁八年,当时作者31岁,正在河北大名任国子监教授。

国子监职务清闲,处境单纯,作者经常读书自遣。

快要接近年末岁尾,诗人远离故乡,触发怀远之情,于是即兴赋诗。

秋阴细细、吟虫啾啾,开篇就形象地展现出秋天的气候特点。

白天秋阴透入屋里,夜晚天气逐渐变凉。

诗人观察细致,用词讲究,雨后芭蕉开放,新叶与旧叶相间。

风吹竹声作响,极具音韵之美。

芭蕉在风雨中发出悦耳的声响,也透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前两联分别从秋景和秋声着笔,表达了诗人对秋日美好的赞颂。

作者笔下,砧声急不可缓,秋意已深,正是赶制寒衣之时。

而秋天日短,檐外日影不长,更显出诗人细腻的写作手法。

古代女子在秋天捣洗新布,替家人制作御寒衣服,而砧声已急也从侧面表达出秋意浓厚。

诗人忽然想起,自己的裘破无人缝补、丢弃墙角,也展现出诗人羁旅生涯、俸禄微薄的窘迫处境。

最后一句岂念晏岁多繁霜,抒发了诗人在接近岁尾时难捱严霜寒冷,却洒脱不羁的情趣。

“黄庭坚携全家从汴京到吉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限定室友(1v2) 他的视线(西幻1v1)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万国之国 今天美人师尊哭了吗 完蛋!被困在百合黄游出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