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与梅格结合在一起,相互融合。
并用梅隐喻自己,以表达自己高尚情怀与坚贞品格。
再有,对梅的喜爱,诗人还在诗中蕴含自己理想追求。
表达自身人格在不断完善过程之中,以实现济世救民的机会,完成自身超越。
王冕存世诗作有七百余首,其诗歌反映出时代背景,也能够了解到因为时代,造就诗人的性格与心理。
他写出那么多现实主义作品,每首作品都是时代影子。
他也写出如此之多写梅作品,每首作品都是上乘之作,而且都能够体现出诗人的品格、人格、抱负。
“延祐二年,王冕参加进士科举考试,试而不中。”
“王冕虽然熟习经史、博览群书,但考试不中,颇为愤慨。”
“把备试所作的文章都烧毁了,不再走考试求进的道路。”
“他家里贫穷,生活清苦,甚至衣露两肘,足趾践地,但他并不屑做州府小官。”
“他的朋友著作郎李光地和同乡名儒王艮,都曾劝他出就吏职,他都拒绝了。”
“新任绍兴理官的申屠駉受王艮推荐,带着书贴、冠服亲自登门聘请王冕担任府学教学。”
“王冕接受所聘,在绍兴府学教授诸生,先后一年多。”
“在绍兴时,王冕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他有时教书,没有书教就读书、画画,以卖画维持他和家人的生活。”
“由于他的画很有名气,请他作画的人不少。”
“他按用来作画的丝帛长短,作为计酬依据,获得一些收入。”
“浙江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王冕喜欢利用空闲时间到浙江南部的名山胜地游历。”
“犹爱观赏山林深处的竹林,写了一些咏竹自喻的诗,抒发高洁情怀。”
“至顺元年他写了一首《柯博士画竹》,称赞画家柯九思画竹技术的高超,柯九思也对王冕多加欣赏。”
“他在这段时期,还去寻访一些名士,交流诗画创作成果。”
“但是,在元朝的民族歧视政策下,浙江作为划为第四等人的主要地区之一,苦难也尤为深重。”
“王冕利用外出机会和平时居于农村的条件,经常把目光投向底层人民。”
“观察江南人民的种种苦况,创作了不少反映农村和农民穷困悲惨遭遇的诗篇。”
“至元元年,王冕的儿子出生,取名王周,字师文。”
“王冕感到生活的圈子比较狭小,因为卖画也获得了一些积蓄,决定外出游历。”
“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