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国君乐闲,乐闲则认为,赵国是四面受敌的国家,赵国百姓都受过军事训练,不能进攻赵国。”
“燕王和群臣都认为可以攻赵,最终出动两支军队,两千辆战车。”
“一路由栗腹率军进攻鄗城,另一路则由卿秦率军进攻代地。”
“赵孝成王派廉颇与乐乘领兵反击,其中廉颇出兵二十万在鄗城大败燕军。”
“并杀死栗腹,乐乘出兵五万攻代也取得了胜利,俘虏了卿秦。”
“赵孝成王十六年,廉颇与此时已封为武襄君的乐乘一齐攻燕,并包围燕国都城。”
“燕国割让五座城请求讲和,赵孝成王才答应停战。”
“赵孝成王把尉文封给廉颇,封号是信平君,让他任代理相国。”
“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廉颇攻克魏国繁阳。”
“不久赵孝成王去世,太子悼襄王即位,派乐乘接替廉颇。”
“廉颇大怒,率军攻打乐乘,乐乘逃跑,廉颇也逃奔魏国。”
“后因赵国由于屡次被秦兵围困,赵孝成王想重新用廉颇为将。”
“但所派使者受廉颇仇人郭开贿赂,使其以为廉颇衰老,遂不召其回国。”
“楚王闻听廉颇在魏国,于是派人将其迎归楚国为大将。”
“廉颇虽为将军,由于没有显赫战功,而且经常对门客表达对赵国的思念。”
“最终郁郁而终,逝于寿春。”
白居易:赵惠文王通过重用蔺相如向国内政局宣布自己的抗秦主张,与此同时秦国也采取相同战略。
攻打楚国后又舍弃部分利益,重新与楚国结盟,以全力对付赵国。
就在赵惠文王摩拳擦掌,准备与秦国争夺最后赢家时才发现,自己身边竟有一个巨大隐患——将相不和。
为此赵惠文王介入二人之间的矛盾,努力调和。
蔺相如也很知趣的服软,给足了武人出身的廉颇的面子。
廉颇虽然是行伍出身,但并非不识抬举。
他发现赵惠文王在为蔺相如撑腰,蔺相如又很服软,这才上演了一出负荆请罪的戏码。
这既是做给朝堂看,以显示自己的胸襟,更是做给赵惠文王看。
表明自己忠于国君的态度,最终的目的就是稳固自己的地位权势。
在渑池之会的近十年后,秦赵两国终于再次兵戎相见。
秦昭襄王以赵惠文王违背盟约为由,派兵进攻赵国重镇阏与,赵奢领兵救援大破秦军。
不甘兵败的秦军转而发兵魏国攻几,这次由廉颇领军救几,结果再破秦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