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王决定再次攻赵,由于白起抱病,便以五大夫王陵为将攻邯郸。”
为此白起甚至在公开场与秦昭襄王合针锋相对。
然而在秦昭襄王看来,即使整个秦国也不如自己面子重要。
“赵括以四只部队连番冲击包围圈,但都被秦军击退,赵括只好率领精锐亲自上阵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杀。”
“同年四月王龁攻长平,期间虽取得了一些战果,但廉颇坚守不战,战局陷入了僵持。”
“次年,白起又攻陷楚国都城郢,并一路东进至竟陵、南攻至洞庭湖边。”
“赵括上任后,即刻命令赵军主动出击。”
那么这其中功劳最大之人就成了白起,日后三公之位也非白起莫属,敢问范雎能否屈居于白起之下?白起上位,范雎自然是不甘心的,出手加害白起也就不足为奇了。
“秦昭王三十四年,赵、魏两国联合攻韩,魏冉、白起率军援韩。”
邯郸之战,彻底让范雎在秦国朝堂失去地位。
白起的首次亮相,就是亲自领兵攻下韩国新城,首战告捷让秦昭王初窥到了白起的卓越军事才能,让秦昭襄王对他刮目相看。
“秦昭王三十一年,白起伐魏,攻取两城。”
“此战后,秦在郢地置南郡,白起被封为武安君。”
“此后两年,白起连克韩国南阳、野王。”
“于是白起先设疑兵与韩军对战,然后趁魏军不备,以精锐突然突袭魏军将其击溃,随后韩军不战自溃。”
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决定趁赵国虚弱之际,一举进攻赵国都城邯郸。
然而,不听从国君命令的举动,无疑为白起招来了祸端。
“于是秦昭王便派人给白起送去一把剑迫其自杀,白起不由感叹,随后拔剑自刎,其时为秦昭王五十年。”
白起拒不出战首先就是为了自己名声,没有必要为了避输的战役赔上自己的名声。
“白起先击败东周军队后,与韩、魏联军大战于伊阙。”
“司马梗一部攻占太原,自己则准备进攻赵国都城邯郸。”
三次推迟邯郸战役的指令,让秦昭襄王对白起忍无可忍。
此时秦昭襄王的怒火并未平息,他派遣亲卫队,带着一把赐死的利剑,前往杜邮逼迫白起自裁。
“秦昭王四十一年,秦国以范雎代替魏冉为相,实行其远交近攻战略,将韩国列为其攻打目标。”
不但如此,还完全不必担心范睢,两者的关系早已经脱离了一般的君臣。
“此举激怒了秦国,秦昭王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