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因马援平叛有功,赐给马援兵车一乘,朝见时的地位仅次于九卿。”
“马援征讨交阯得胜后回军,于建武二十年九月抵达京师。”
“一个月后,匈奴、乌桓侵犯扶风。”
“马援以三辅受到袭扰、先帝陵园受到威胁之由,奏请皇帝出兵,刘秀准奏。”
“同年十二月,马援便又率军出征。”
“但因乌桓军惧怕马援,见到马援后随即撤兵,此战马援无功而返。”
“建武二十四年,武威将军刘尚攻打武陵郡五溪蛮夷,全军覆没。”
“时年六十二岁的马援请命出征。刘秀因怜惜马援年老,没有准奏。”
“但马援再次上奏请战,并在刘秀面前展示自己老当益壮。”
“于是,刘秀批准马援带军征伐五溪蛮夷。”
“第二年春,汉军进抵临湘,正好碰上五溪蛮夷攻打县城。”
“马援指挥汉军迎战,大败贼寇,斩杀擒获二千余人,其余都四散而逃,进入深山竹林。”
“之后,汉军继续进军。”
“马援认为从壶头山进军虽路途崎岖,但路程短、耗时少,且能控制咽喉要道;”
“从充县进军虽路途平坦,但路程长,耗时又耗钱。”
“所以马援率军从壶头山进军。但因山高水急,蛮夷死守隘口;”
“又恰逢暑热天气,军士得疫病死者众多,马援也身染重病,于是汉军被困。”
“不久,马援病逝于军中,享年六十三岁。”
“马援与梁松的父亲梁统是故友,认为自己的辈分比梁松高,不必要因为梁松是驸马,身份尊贵,而用平辈间的礼仪对待他。”
“梁松因此对马援不满。之后,梁松与越骑司马杜保交往甚密。”
“因杜保被人指控行为不端而被牵连,梁松被刘秀问责。”
“刘秀用马援给侄子写信告诫他们不应该与杜保结交之事来斥责梁松。梁松因此对马援更加不满。”
“当初,马援军被困壶头山时,耿舒写信给哥哥好畤侯耿弇。”
“认为是因为马援没有听从自己的建议,错走壶头山,才导致大军被困的不利局面。”
“耿弇据此上奏,刘秀便派梁松去对马援问责。”
“马援此时已经病逝,梁松便乘机陷害马援。”
“由于梁松的陷害,刘秀下诏追缴马援的新息侯印绶。”
“之后,还有人诬告马援从交阯带回的一车薏苡仁是珍珠和犀角。刘秀也信以为真。”
“因此,马援的妻子、儿子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